栽培玉米,了解地膜覆盖栽培的效应,有助于促进玉米的生长
导语: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效应:保水防旱;保温防寒;保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保土防流失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对于玉米种植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四个效应,咱们一起看看吧!
保水防旱。地膜覆盖有显著的保水防蒸发作用,可保墒防旱,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要。覆盖栽培试验(二处理四重复)观察表明,盖膜和露地5-30cm少层内的土壤含水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减呈规律性变化,露地土壤含水率增加得快下降也快,出现干早以后,膜内各层土壤的含水量都比露地的高,愈近表层差异愈大,下层差异较小。如3月5-15日十天无雨,3月15日膜内5-30cm土壤含水率均值为21%,露地仅13%,差8个百分点;5月15-25日连续10天的干旱中,盖膜的含水率均值都在27%和28%之间,而露地仅19-23%,相差5-8个百分点。
5月25日,盖膜的0-5cm土壤含水率为28%,露地为19%,相差9个百分点。另一种现象是,降雨后露地土壤含水量多于盖膜区,但两天后又以盖膜区的含水量高。如6月15日降雨后,露地土壤含水率为36.8%,盖膜为34.4%,到6月20日,露地含水率降到28.6%,盖膜区却升到36.1%.这就说明,在雨后天晴时,露地土壤表层水分不断向大气蒸发,水势梯度促使水分上行,水分从深层土壤向表层运动,蒸发损失大且快,尤其是在晴天,高温、风大的情况下蒸发更快,如连续10天左右不下雨,露地裁培的玉米就有轻度到中度受早的表现。
盖膜造成了半封闭的环境,降雨时,土壤没有直接得到水分,土壤含水量比露地低,但经过一定的时间,积在畦沟内的雨水向膜内畦土渗透,膜内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土层中的水分以气态水向上运动,蒸发到土面遇到覆盖的地膜,又变成液态水掉落土中,使膜内土壤经常保持湿润。
保温防寒。试验观察结,0-20cm的各土层,盖膜的土温一般都比露地高,以接近地表果为显著。表明盖膜有明显的增温效果。当出现连续的低温天气时,盖膜比露地增温效果也极为显著。如2月27-3月10日,膜内0-20cm土温均值为15.7-18℃,露地为14-17℃,相差1-1.7℃;0-10cm膜内土温均值为16.9℃,露地为15℃,相差1.9℃。这种增温、保温效果可使春玉米在出现倒春寒低温天气情况时能避免烂种,提早出苗并且苗壮整齐。据观察,盖膜比露地提早2-3天出苗,苗前期生长比露地的快1.5-2张可见叶或全展叶;种下2个月后可见叶或全展叶均比露地的多2张,株高多21.3cm,茎粗多0.7cm,抽雄期和成熟期都提前7天。
在高寒山区和倒春寒频繁的地方,充分利用地膜的这种增温和保温效果,实在是夺取早造玉米增产丰收的一个有效措施,也很有利于晚造作物抢上季节,对提高两造单产,夺取全年增产丰收有现实意义。
保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地膜覆盖栽培试验中,盖膜区与露地施肥水平相同,基肥亩放牛粪公斤,水粪公斤,尿素7.5公斤、复合肥(15:15:15)15公斤。亩施尿素8公斤作攻苞肥。收获后盖膜区的土壤养分含量全氦、全磷、全钾分别比露地高出11.4%、6.7%和17.7%;比播种前高出12.3%、16.6%和28.3%。这说明,露地的肥料损失比蓋膜的要大得多。通常认为,施于土壤中的化学肥料,玉米植株只能吸收40-50%,而50-60%被浪费掉,这个浪费主要是挥发损失和雨水淋溶所至,地膜覆盖使这两种损失大大地减少了。因此,覆盖地膜既保肥防流失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效果的确好。
保土防流失。德保县的玉米地多为坡地、山排地,平地也不很平整,六、七、八月大雨季节往往受到雨水冲刷,耕作层表土流失严重,如此年复一年,地越种越瘦,耕层越来越浅薄。采用地膜覆盖种植玉米,对防止水土流失,避免雨后土壤板结,效果很好。
据观察,盖膜种植两造后,较平的地块土壤流失量几乎为零,坡地流失量也微乎其微。因此,盖膜裁培是用地保土,不断提高土壤生产潜力,从而达到稳产高产的好手段。另外,益膜后避免了雨水和土壤表层的直接接触,因而土壤不至于板结,上造玉米收获后膜内土壤仍很松软,为下造作物利用旧地膜,实行免耕栽培,夺取,两造高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有条件的小伙伴可以试试哦。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所有内容了。如果大家伙对于今天的内容,有什么不理解,或者有什么想法,记得在评论区留言哦!咱们下期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zzzl/9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