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种玉米 >> 种玉米优势 >> 正文 >> 正文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成效及发

来源:种玉米 时间:2024/2/22

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攻坚克难扩种大豆油料,把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作为年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支持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加快推广新模式新技术,逐步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发展,多措并施扩面积、提产量。

一、技术优势

大豆供需缺口巨大是困扰国家粮油安全的卡脖子难题,高产出与可持续的冲突是我国农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四川农业大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循环利用团队经过22年艰辛努力,创建研发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理论、技术和机具。

一是创新带状复合种植新理论新技术。依托国家及省部级55个项目,创建带状复合种植光肥资源高效利用与株型调控理论,研发核心与配套技术实现了“作物协同高产、机具通过、分带轮作”三融合。

二是研制与带状复合种植配套的新机具。为确保带状复合种植下的小株距密植播种施肥、窄幅收获及分带定向喷雾作业,研制种管收专用机具,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

三是集成适用于不同区域的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核心是选用紧凑型玉米和耐阴型大豆,利用2行密植玉米带与2~6行大豆带复合种植,将玉米行距增加到~厘米、株距减少到8~14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扩大到60~70厘米,确保带状玉米密度与净作相当、每亩增种大豆~00株,这就更好地利用了光和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玉米受光空间由净作的平面受光变成了立体多面受光,行行具有边行优势;大豆受光量显著增加,边际劣势显著下降;实现玉米不减产、亩多收大豆~公斤,一亩地产出1.5亩地的粮食,光能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处于国际领先位置。

11年定位试验表明,大豆的固氮作用和轮作效应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9.8%、根瘤固氮量提高9.24%、作物固碳能力增加18.6%,年均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45.9%和15.8%。带状复合种植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作用,减少作物病虫害,农药施用量减少25%。该技术具有“一田双收、稳粮增豆,一种多效、用养结合,一机多用、低碳高效”等优势。

二、主要做法

(一)组建了一支懂技术肯奉献会战斗的科技服务队伍

以四川农业大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循环利用团队为核心,依托国家大豆(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省级创新团队、省市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组建了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省创新团队和协同推广试点项目专家为技术首席,以各省(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人为推广首席,由“高校+科研单位+市(县)农技干部”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通过技术讲座、现场观摩、样板展示、田间诊断、广播宣传、媒体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zzzl/1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