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种玉米 >> 种玉米优势 >> 正文 >> 正文

让育种者告别无米之炊我国加快推进

来源:种玉米 时间:2024/2/22
早期白癜风症状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211/4577569.html

各育种单位代表在展示基地观摩参展玉米品种长势情况。

“这个株型紧凑。”“这个品种矮秆抗倒!”“这个品种产量高、综合性能好,有望替代郑单”……在近日举办的年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及新品种展示会上,参与展示的94个玉米新品种、份优异种质资源和个优异地方种质亮相田间,吸引来自全国玉米不同主产区的业内专家、种子企业代表余人驻足观摩,鉴评交流。

近年来,随着品种管理制度改革和育种水平的提升,我国涌现出一批高产多抗的优质玉米新品种,同时,通过开展种质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高产、优质和抗逆性强的新种质,为玉米优质绿色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让育种者不再为“无米之炊”发愁。“此次活动的举办,是对近年来通过审定的玉米机收籽粒新品种和经过鉴定的优异绿色种质的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国家玉米良种攻关组秘书长王天宇表示,此次活动旨在加速优异种质的共享,推动新品种推广应用。

42个籽粒机收品种前景可期

——“高产、抗倒、含水量低”一个不少

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存在规模小、人工投入多等问题,在生产成本“地板”和市场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下,农民种粮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加快推进玉米籽粒机收,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玉米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增强玉米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在我国,全程机械化作业发展起步晚,适宜玉米籽粒机收品种相对较少,而现有品种难以应对极端气候、引起总产不稳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抗病、广适早熟、抗倒适宜机收等性状的种质资源挖掘利用,培育突破性品种。

自年国家玉米良种攻关开展以来,围绕抗倒性、脱水性等关键指标,攻关组已筛选培育出一批适宜籽粒机收新品种。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延秋表示,在下一个阶段,将继续推进玉米良种联合攻关,大力推动籽粒机收玉米发展,同时兼顾单产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过去,人工成本、生产资料高投入是我国玉米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今,从农户零散种植到现在的集约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收获方式也从手工收穗、机械收穗,变为机械粒收。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表示,我国玉米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在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各个环节中,籽粒收获仍是最薄弱的环节。想要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提升我国玉米种业的国际竞争力,籽粒机收玉米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籽粒机收审定品种的三个突出特点,在于兼顾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低、抗倒伏性强和高产稳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天宇介绍,本次活动集中展示了国家玉米良种攻关筛选培育并已通过审定的42个籽粒机收品种,这些品种代表了我国在籽粒机收品种方面的最新成果。其中,京农科、新单58、泽玉等一批具有籽粒含水量低、抗倒伏、耐密植等特点的新品种正逐步成为玉米主产区的当家品种,提高了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动我国玉米生产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份优异绿色种质展示共享

——促进交流更要注重保护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本材料,如果没有这些资源,无疑是把育种者推向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年,为加快绿色品种更新换代,农业农村部发布《玉米绿色品种指标体系》。近年来,围绕玉米种业的绿色高效发展,玉米种质资源团队在不同生态区建立了种质资源抗旱性、耐低氮、抗病性、配合力等重要性状鉴定平台,通过多年多点的1.8万份次联合鉴评,筛选出不同类型的优异种质资源,同时创制出一批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此次活动上,展示交流的份优异绿色种质和新创制的99份优良自交系各具优势,亮相田间。在田间展示牌上,标明了育种材料的提供单位,促进了育种单位间相互共享资源,交流经验。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达6亿亩以上,节水、耐低氮、抗病等任何一项优异资源的鉴定和利用,都将对于我国农业节本增效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玉米是氮肥消耗‘大户’,有数据显示,我国玉米氮肥利用率远低于玉米生产发达国家水平,为促进玉米产业绿色发展,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攻关协作组从份玉米种植资源中筛选出耐低氮材料份,其将在耐低氮品种选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王天宇表示。

记者发现,在众多现场展示的绿色种质资源中,与会专家对抗病材料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zzzl/10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