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苏州小巷#学士街
学士街位于苏州古城区第一直河西端,北起景德路,与吴趋坊相对;向南跨道前街、干将西路至胥门内大街,与百花洲相接。全长米,宽约5~9米。
小巷年轮宋代称药市街,苏州向来有药市,旧时所谓“吴中药材,名满天下”,是因当年苏州西郊诸山盛产草药。
因明朝大学士王鏊在此建怡老园,街名取“药市”谐音讹传成“学士”。
年其南段22米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年其北段改弹石路面为枕形小方石人字纹路面。
地道风物学士街东面是第一直河(学士河),古城墙则在西面,两旁是粉墙黛瓦的民居。
这里每座桥、每条弄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动人的故事,但都离我们远去,只留下斑驳的遗迹建筑,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01天官坊
天官坊是位于学士街北段西侧的一条支巷,起点为学士街,终点为城根,全长12.4米,宽度为.米。
这条巷子曾经是明代宰相王鏊的故居“怡老园”的所在地。王鏊曾担任吏部尚书,吏部又称作天官,因此这条巷子在明代被命名为“天官坊”,巷以坊名。
王鏊是明代探花,官至大学士,他的学生唐寅盛赞其“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当时太监刘瑾专权,王鏊对朝政十分失望,便辞官归苏。其长子仿照故乡洞庭东山景物,在此建造怡老园。
王鏊在苏州家居十六年,闭门读书,著书立说,终不出仕。文徵明、祝枝山、唐伯虎等一批文人才子,也经常在园中吟诗作文。
清康熙年间,“怡老园”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成为江苏布政使衙署,另一部分则归徽商陆义庵所有。
后又不断地进行分割,现在这里已经散居着许多家庭,仅留部分明代楼房、楼厅等建筑。
02肃封里
肃封里原为陆宅东备弄,新中国成立后才辟为弄堂,取名有“肃清封建思想”之意。其南起天官坊,北至梵门桥弄东堍,长米,宽1.4米。
原也系王鏊怡老园北部宅第遗存。徽商陆义庵购得后,改建成陆家宅院。当时占地多平方米,有西花园、家祠等,其南北长度可比忠王府,属苏州最大的私家住宅之一。
陆家有钱庄、上海房地产等产业,为苏州的名门望族,袁世凯之孙女袁经祯嫁给陆氏裔孙陆鼎生时,婚礼就在此举行。
从肃封里窄巷子穿过去,两侧有庭院看进去虽然破旧,老建筑的气势犹存。
0梵门桥弄
梵门桥弄南侧原有河道,东首建有梵门桥,巷因桥而得名,后河道淤塞,桥也被拆除。其位于天官坊北面,东连学士街,西到高井头,长米,宽5.4米。
入口处8号即为吴宅,原为明代大学士王鏊故居的一部分,后几经辗转,光绪六年归军门提督吴瑞生。原有建筑两路五进,坐北朝南,气势宏伟。如今门窗紧闭,但窥其外貌,仍能感受到古朴气韵。
弄南侧原是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厂房,现改为苏州民族乐器博物馆。
04周边景点
在学士街附近,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胥门是苏州除盘门外如今仅存的古城门。
景区内有伍子胥纪念园、接官厅、汤斌廉政文化园、百花洲公园等景可供游览。
当然,也可从游船码头登船,沿护城河游览水上风光和两岸景点。
在胥门外有座享有“三吴第一桥”之称的万年桥,这座长85米,宽6.2米,级的三孔桥,如长龙般卧于外城河上,古朴典雅,尽显厚重的历史感。
过万年桥便是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和苏州市规范展示馆,想了解苏州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城市变迁,就非常值得去参观一番。
烟火美食如今,曾经的“宰相”府弟已经变成了苏州热门的夜市街,聚集了火锅、烧烤、串串、小龙虾等网红美食。
当夜幕降临时,这里人潮涌动,人们摆脱了一天的忙碌,在这一家家深深食堂里寻找慰藉。
当后半夜苏州古城的大多数店铺停止营业,不知去哪里觅食时,可以来学士街,准没错!
01玖泉里烤肉
玖泉里是学士街非常受欢迎的一家烤肉店,从南往北走,可以看到二店、三店和总店的招牌,一家接着一家,非常引人注目。即使如此,在就餐高峰期间,也需要叫号排队。
五花牛肉、猪肉,烤虾滑,年糕拼盘……店内的食材种类丰富,分量十足,价格实惠。
各式蘸料如芙蓉酱、甜辣酱和泡菜酱是小店生意兴隆的秘诀。食客可以自己调配出最适合自己口味的专属酱料,将其裹在肉香四溢的食物上,吃得非常过瘾。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dxzz/10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