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打麦场,是故乡四季里最热闹的地方。那才叫个人仰牛翻,因为轧麦场需要牛拉着碌碡一圈圈地来往折腾,直到把麦穗压瘪、金橙橙的麦粒都蹦出了壳。打麦场上团结很重要。一般生产队的打麦场需要十多个人,男女各半。两三个老把式轮换牵牛轧场,余下的人从地排车上卸收割的麦捆,女的等着时不时翻翻场(把轧过的麦子疏松下),再轧。年纪大点的老把式基本是打麦场的临时管事人。麦收时节,队长要带着壮劳力在麦地上日夜抢收。打麦场也要日夜不停地轧场、扬场、晾晒、收仓。时间是一刻也不能耽误的。有时当天艳阳高照,说不定第二天就下瓢泼大雨,必须做好所有的防范措施。但收麦的炎热季节晴空万里的时间更长些。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打麦场有时也是活泼的。大家劳累之余歇息时,相互插科打诨,说个俏皮话,大家嘿嘿一笑,累劲也就消失了不少,干活显得更有力气了。学校一放学,打麦场更热闹了。小伙伴们把书包一丢,上麦秸堆的、抢着扬场的、拿着柳枝赶牛瞎捣乱的,还有躺在新打的麦堆里不出来的,整个打麦场顿时乱了套。被碌碡轧过的麦秸暂时堆在打麦场最角落的位置,那是小伙伴们最喜欢的战场。这些多麦秸堆积在一起,象一座小山,在阳光下飘散着金黄、油亮的清新气味,深吸一口都令人陶醉。我们开足马力,争先恐后地都想第一个占住“山头”,但崭新的麦秸实在是太滑了,并且麦秸之间空隙特别大,最后谁也登不了顶,相互压在一起滚下来,有的还被埋在麦秸里大声呼救。看着小孩们在打麦场调皮疯玩,大人都边干活边看热闹,有的还给出歪主意,捉弄得我们满头满脸冒大汗,气喘吁吁,麦秸也沾满全身,逗得他们哈哈笑。还有比赛滚碌碡的。青石雕刻出的碌碡特别沉,小孩想把它滚动起来也不容易,况且碌碡不走寻常路,滚起来总拐来拐去的,最后两个碌碡总喜欢碰在一起,碰掉不少石屑儿。打麦场最幸福的时光,就在傍晚的时候。那时农村也没什么好吃的东西,人们劳动一天早饿了,几个大人就在场边支起一口大锅煮新打下的麦粒吃。大人吃,我们也跟着吃。煮熟煮久了的麦粒真香啊!吃一口在嘴里嚼嚼,糯糯地、粉粉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还有那么点劲道劲儿。从夏收到秋收,打麦场基本没闲着过,收了小麦,收芝麻、收黄豆、收高粱、收玉米。小伙伴们几乎也没轻闲过,有枣没枣打一杆,到处捣乱折腾。播种完小麦,整个村庄立马沉静下来了。大人们终于得以歇歇脚,老黄牛也能在槽里悠闲地吃吃草了,打麦场里往日热闹的场景也不见了。一个一个的麦秸垛也堆起来了,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在打麦场里挤成一团。这可成了我们小孩免费的游乐园。这时的打麦场已经成了被大人遗忘的角落。特别是在下大雪的冬季,小伙伴们钻进麦秸垛深处的洞里,互相挤在一起说着有趣的事,“诅咒”下整天弹自己脑袋瓜的老师,高兴了还唱首红儿歌。年复一年,打麦场像极了人生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悲喜剧。唯一不变的,它就是童年难忘的游乐园。年4月6日济南(原创作品,欢迎分享;图源网络,侵权请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dxzz/10332.html
上一篇文章: 出发,刷牙小火车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