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法分时
子午流注主要运用于针灸法,进循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以时间的变化与经脉气血运行的盛衰变化作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时辰进行治疗。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指的是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特定腧穴上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不同的时间变化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有所不同,以该原理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治疗,能提高治疗的效果,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获得更加明显的疗效。根据子午流注理论,人体在子时气血灌注胆经,丑时肝经,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根据这一理论各脏腑在其所主的时辰气血旺盛,脏腑功能最强,反之则脏腑功能低下。卯时、申时、亥时分别为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经气旺盛之时。子午流注理论将十二经配合十二时辰,指出十二经气血流注、配合一昼夜中十二时辰,每天周而复始。根据文献记载,荆文华、郭秀君等指出根据子午流注原理,卯时(5:00~7:00)大肠经最活跃,此时气血流注旺盛,肠蠕动加快,易致排便,这与现代医学观点吻合,即随着起床运动的起立反射和早餐饮食引起的胃结肠反射,易产生一系列的排便反射运动。故不建议在卯时(5:00~7:00)进行灌肠治疗。而到了酉时(17:00~19:00)气血灌注于肾经,此时大肠经功能低下,不利于灌肠药物的传到通路。且酉时多为晚餐时间,晚餐过后肠道蠕动加快、频率增高、幅度增大,会影响灌肠液的保留时间。董雪莲、常玉洁等认为三焦为决渎之官,调节水液代谢的平衡,调节三焦的功能有利于恢复大肠的传导功能。选择亥时(21:00~23:00)中药灌肠,可以借助三焦旺盛之经气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若在睡前进行灌肠既可以保证符合子午流注理论利用三焦气血充盈帮助疏通传导,又可以将保留时间最大化,经过一夜的保留灌肠治疗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可居家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需值得注意的细节有:灌肠时所选择的体位、肛管的粗细、插入的深度、灌注的方式、灌注的速度、灌肠溶液的温度、灌肠药液的量、灌肠前肠道准备及患者情绪等因素。进行操作时,尽量减少各种因素对肠道的刺激,最大限度地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以增强疗效。医院或诊所内进行灌肠治疗,由于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对症的治疗方式会发挥1+12的作用,就不须过度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cqzz/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