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种玉米 >> 种玉米前景 >> 正文 >> 正文

大通胀时代的真相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来源:种玉米 时间:2022-12-29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谭丰华

年,86岁的保罗·沃尔克到北京大学做了一场授课,课后在未名湖畔跟一位年轻学者散步聊天。走着走着,这位身高.06米的巨人停下来,自言自语道:“通胀去哪儿了?(Whereistheinflation?)”

沃尔克,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联储主席,曾经成功领导了一场遏制美国超级通胀的行动,为宏观经济学史留下了“沃尔克时刻(VolckerMoment)”这一名词。这个时刻奠定了美国长期增长的根基,而“通胀”一词已是沃尔克难以抹去的印记。然而,随着年他的逝世,他的时代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

但是,在0年,他的名字再次回归大众的视野,“沃尔克时刻”成为热词。

0年,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9.1%,达到40年最高,也勾起了人们对于沃尔克时代的记忆。为应对此次超级通胀,美联储祭出了史诗级的加息动作,今年截至9月,美联储已经多次暴力加息,达到bp,这种力度同样是40年来所罕见。

通胀,在两个时代之间,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

01通胀的见证

0年6月,美国CPI同比上涨9.1%,创造了40年来的新纪录。

此后,这个数据一直居高不下,7月为8.5%;8月为8.3%;9月为8.%。尤其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与能源后,核心CPI同比增长6.6%,高于8月的6.3%,冲上年8月以来的最高位。

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创新高,欧元区的通胀率在9月也达到了10%。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在今年三季度将达到11%,这也是自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这一切,有很多原因。

1)最重要的是货币超发。疫情后,美欧大搞经济刺激,美国还推出了无限量量化宽松,无上限无底线向市场投放货币。00年一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了3.万亿美元,增幅达77%,MMT(现代货币理论)大行其道,MMT虽有“现代”二字,却可以追溯到凯恩斯,它假设经济运行在需求不足的状态,货币扩张不仅不会带来通胀,还可以刺激实体经济增长。

从00年3月到01年3月,美国搞了三轮财政刺激,总额高达4.8万亿美元,给中低收入群体发放现金补贴,提高失业补助,为企业提供救助资金和税收优惠,向地方政府和医疗卫生系统发放补助。

这个补贴是惊人的。以失业补贴最高的马萨诸塞州为例,一个年收入10万美元的家庭,如果夫妇二人幸运地在疫情期间都没有失业,可以领到美元以上的现金补贴。如果夫妻双双失业,则能领到美元左右的现金。即使在补贴最低的密西西比州,也能领到美元左右。如果考虑到税收、交通、应酬等费用,可能比正常就业一年的实际收入还要高,可以说,疫情的冲击反而让很多美国人更富有了。

美联储还调整了货币政策框架,00年8月,提出“寻求实现长期平均%的通胀目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mxpqyzz/9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