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腹坠痛的原因:(1)痛经:如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2)盆腔脏器炎症:如急性盆腔炎。(3)盆腔肿瘤扭转:如卵巢囊肿扭转。(4)盆腔肿瘤破裂:如卵巢囊肿破裂、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5)经血梗阻:如子宫颈管或子宫腔粘连、阴道畸形的子宫积血等。(6)腹腔内出血:如输卵管妊娠破裂、流产、卵巢黄体破裂。(7)损伤:如子宫穿孔、子宫破裂。(8)其它:如阑尾炎、输尿管结石等。
慢性下腹坠痛的原因:(1)慢性盆腔炎、盆腔静脉淤血症等。(2)重度慢性子宫颈炎。(3)子宫后位、子宫脱垂、子宫肌瘤等。
瑶瑶是一名小学的老师,今年32岁,最近一直在带毕业班的她工作辛苦,压力也大。每当夜深人静,老公想爱爱的时候,她也没有心情,除了身体的劳累,最近1年她还经常感觉到下腹坠痛、白带增多,腰也痛,同房的时候还感觉到疼痛。
终于去看了医生,经过询问病史,查体和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医生考虑她得了“盆腔淤血综合征”。
听到医生的诊断,谢瑶很诧异,她问医生难道她不是得了“盆腔炎”?肚子疼、腰疼、白带多,网上说是得了“盆腔炎”的表现。
盆腔淤血综合征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血液流出不畅、盆腔静脉充盈、淤血所引起的一种独特疾病。盆腔淤血综合征是Taylor在年提出概念,并对病因及诊断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其临床特点为“三痛两多一少”,即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经多、白带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临床发现,本症严重程度与疼痛性质呈正相关。开腹手术可见盆腔静脉增粗、迂回、曲张或成团。
本病的临床特点为“三痛两多一少”,即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经多、白带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常需要彩色超声多普勒、盆腔静脉造影、腹腔镜检或手术证实有盆腔静脉增粗、迂回、曲张或成团,并除外生殖器官其他器质性病变。
盆腔静脉淤血引起疼痛的原因,可能是扩张弯曲的静脉压迫了伴随的淋巴管和神经纤维,因而产生了上述的“三痛”。
盆腔炎或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与盆腔淤血综合征同样好发于育龄女性。可表现为下腹痛、腰骶部疼痛、痛经、白带多等症状。
鉴别要点如下: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有继发不育史及反复急性发作史,妇科检查盆腔增厚,可有炎性包块形成,抗感染治疗常有效;
而盆腔淤血综合征往往患者自觉症状严重,但不影响受孕,抗炎治疗无效。
听到医生的解答,谢瑶告诉医生她是一名小学老师,平时负责任的她长期站立讲课,带毕业班的压力大,最近很长时间她的心情也烦躁,经常失眠,和这个病有关系吗?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和男子相比,女性盆腔循环在解剖学、循环动力学和力学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引起盆腔静脉血流淤滞的原因如下:
特殊生理时期盆腔器官供血增加的需要(如月经期、排卵期、妊娠期,以及性生活过程中);
某些病理状态的盆腔充血(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盆腔肿瘤、盆腔手术后等);
体位或呼吸变化引起的盆腔淤血(如长期站立位、慢性咳嗽、便秘和屏气搬重物等);
雌激素的影响;精神因素。
有报道26例盆腔淤血综合征有8例患者为教师,估计其与长时间站立有关。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某些症状如抑郁、忧伤、心情烦躁、易疲劳、慢性疼痛、腰痛、性感不快等,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关,可能系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结果。
听了医生耐心的解答,谢瑶很烦恼,她想问医生如何治疗这个烦人的疾病?难道要她告别她热爱的讲台和学生吗?
医生摇摇头,笑着说不用告别讲台。对于这个疾病的一般治疗如下:
1、改变体位:改变习惯性的仰卧位为侧卧位,长期从事站立比如老师或静坐工作的患者,可采用周期性休息,调节体位,以减轻盆腔静脉淤滞。
2、体育锻炼:做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盆腔肌张力及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对长期从事站立或静坐工作的患者,应开展工间操及适当的体育活动。
3、胸膝卧位:有子宫后位的患者,每日坚持2~3次持续10分钟的胸膝卧位,可使盆腔疼痛的症状得到减轻或缓和。
4、调节自主神经:一方面做心理治疗,认识此为功能性而非器质性疾病,一般不需要手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可试用自主神经调节药、镇静药、镇静药或肌肉营养药,如谷维素、维生素E、地西泮(安定)等。
5、理疗:可以加速盆腔血流速度,减轻盆腔血液淤积。
6、活血化瘀:根据“通则不痛”的道理,采用活血祛瘀的治疗原则(如丹参、红花、当归、桃仁、蒲黄、灵芝等),有一定效果。
适当采取预防措施,可避免或减少发病。
1.加强计划生育宣传,防止早婚、早育、性交过频及生育较密。宣传科学方法避孕,不采用性交中断避孕法,也不主张禁欲。
2.重视体育锻炼,运动能促进静脉回流、加快血液循环,是最有效的预防盆腔静脉淤血的方法。避免过度疲劳,对长期从事站立工作和坐位工作者,应开展工间操和适当的体育活动。推广产后体操,防止产后大便秘结及尿潴留,有利于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组织的恢复及盆腔静脉的回流,对促使生殖器官恢复很有好处。
3.从力学观点讲,仰卧位时,盆腔大部分静脉的位置均低于下腔静脉,其静脉压力虽然比立位或坐位时减低不少,但较侧卧位时明显增高。睡眠时提倡两侧交替屈腿侧卧位,可使盆腔疼痛的症状得到减轻或缓和,对防止甚至治疗某些轻症的盆腔淤血症有很好的效果,也有利于预防子宫后位的形成。
赞赏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支持!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mxpqyzz/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