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思维,重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八纲,前提是西医诊断要明确,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的辨证论治,进行病证结合的治疗。
医学是活人术,不论中医或是西医,都是在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都各有过长,亦各有所短,没有必要非要分的那么清楚。传承中医,不是要排斥西医,而是要“中体西用”,让西医技术为中医所用,用中医思维统筹管理中医和西医的诊疗技术。
临床工作中,也并非所有的疾病都适合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更适合于慢性病、疑难病及复杂难治疾病的处理。干祖望教授讲过:“中西医治病谁好?40%西医好,40%彼此彼此,10%中医好一些(病毒性,过敏,神经系统病,功能性…),还有10%疑难病,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应付自如,而且愈疑难的,中医愈感兴趣。”[1]
如今,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攀升,恶性肿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措施,病程中的不同阶段,机体及疾病的状态复杂多样,单纯西医的诊治处理或是“纯中医”治疗,难以解决问题。
现记录一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便血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经过。
患者主诉及现病史:
患者,女,40岁,以“阴道肿瘤术后2年,下腹部及骶尾部肿胀不适1月”为主诉于年12月26日入院。2年前因骶尾部疼痛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查彩超提示:阴道壁肿物。后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不详,术后病理:阴道鳞状细胞癌。1月前出现下腹部及骶尾部肿胀不适,并大便费力,小便困难,考虑肿瘤复发,口服中药治疗后,症状减轻。9天前在我院查盆腔MRI:盆腔多发囊实性肿块,并盆腔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恶性。医院就诊,门诊建议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后患者入我科接收进一步治疗。既往无慢性病史。
入院诊断:
阴道癌术后复发并盆腔转移
辅助检查: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脂、血糖均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3.91ng/ml,癌胚抗原13.96ng/mL,糖类抗原CA-.40U/ml,糖类抗原CA.90U/mL,糖类抗原CA.70U/ml。腹部+盆腔CT:盆腔多发囊实性占位性病变。
图1患者年12月26日盆腔CT。
西医主要治疗:
于年12月27日行CT引导下盆腔占位囊肿穿刺抽吸术,病理:囊液内见肿瘤性坏死细胞。于年12月28日行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并肿瘤供血血管灌注化疗栓塞术,术后抑酸护胃、止血、抗感染、抗炎、保肝、扶正祛邪等积极治疗,术后患者盆腔囊实性占位经穿刺抽吸后缩小,但又明显增大,且下腹部不适明显,影响排便,于年1月4日行CT引导下盆腔囊实性占位穿刺硬化术,术后给予综合内科治疗,后患者出现便血,持续排暗红色血便。于年1月9日查结肠镜可见距肛门口12cm直肠可见一较大粘膜下隆起,顶端可见一瘘口,自瘘口可见黄白色坏死物质流出。鉴于无阴道及尿道排便排气症状,考虑瘘口与膀胱及阴道是不相通的,为盆腔囊实性肿瘤直肠瘘,患者便血为盆腔肿瘤直肠瘘口出血所致。
图2患者年12月27日CT定位下盆腔囊实性占位穿刺抽吸囊液术。
图3患者年12月27日盆腔囊实性占位穿刺囊液病理。
图4年12月28日行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并肿瘤供血血管灌注化疗栓塞术。
图5年1月9日患者结肠镜所见。
中医药介入:
患者经过一系列的现代医学抗肿瘤治疗措施,盆腔肿瘤的的进展得以控制,但突然出现的持续便血,确实比较棘手,对于这种盆腔肿瘤直肠瘘,相关文献报道甚少,也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借鉴。如果采用内镜下治疗闭合瘘口(覆膜金属支架、荷包缝合),应该可以解决便血的问题,但这从中医思维考虑,无非是一种“闭门留寇”的措施,是不可取的。
患者经一系列的盆腔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之后,目前肿瘤产生坏死,累及直肠,盆腔肿瘤直肠瘘的产生,这是一种机体祛邪外出的表现,中医在扶正祛邪治疗时,倡导“给邪气以出路”,有了这个直肠瘘口,正好给盆腔的坏死肿瘤组织创造了一个排出体外的途径。应该趁此机会攻邪,尽可能的祛邪外出。
中医辨证:
患者主症:口干、口苦、腹胀、大便困难、便血,伴发热(体温37.5-38.3℃),无明显畏寒。舌象: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数。六经辨证考虑为少阳阳明合病,同时下焦痰瘀热互结。方证辨证考虑为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汤、桃核承气汤。处方为:柴胡15g黄芩9g姜半夏15g枳实10g白芍15g生大黄(后下)9g桂枝10g桃仁10g茯苓20g牡丹皮15g冬瓜仁30g薏苡仁30g芒硝(冲服)9g生姜3片大枣4枚,7剂。
服药1周后,患者便血、腹胀及大便困难均快速缓解,体温控制,进食可,精神状态好。黄厚腻苔化为薄白苔,但舌质暗红,为固护正气,调方为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酒大黄。后患者一直状态良好,于年3月接受盆腔肿瘤的第二次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术。目前患者身体状态良好。
图6年1月9日患者舌象。
图7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年1月11日)。
图8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酒大黄(年1月23日)。图9年2月20日患者结肠镜所见。
图10年3月5日患者舌象。
参考文献
[1]干祖望.诊断治疗疑难杂症应做到稳准狠[J].中医药学刊,(04):-+-.
---END---
作者简介
杨雅阁,副主任医师,医院消化内科,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研究方向:消化内科学及消化内镜(ESD、ERCP)、中西医结合肝胆脾胃病及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脾胃创新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河南省健康科技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学会心身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传承仲景之学,创新现代中医,用经方治病救人,用现代医学演绎古人智慧。
联系方式:-,-;E-Mail:yangyage11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mxpqyzz/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