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种玉米 >> 种玉米介绍 >> 正文 >> 正文

豫东小城家常饭,总是那么令人牵挂

来源:种玉米 时间:2024/5/30
白癜风诊疗经验 https://m.39.net/pf/a_6298327.html

家乡鹿邑地处豫东平原,盛产优质小麦、玉米和棉花等农作物,在粮食紧缺的年代,还大量种植过黄豆、红薯和高粱等替代农作物。后来,作为全国农业大县的鹿邑,小麦成为主打农作物。于是,小城人的一日三餐也与小麦结下了不解之缘。

民以食为天。许多鹿邑人见面搭讪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吃了没?”。小时候看过一个豫剧电影《包青天》,里面有一段包拯劝驸马的戏词脍炙人口,至今还在民间传唱:“常言道,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家常饭”代表的意义非同一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坐在一起,吃好每一顿饭,菜品不需要太丰盛,烹饪技术也无需太讲究,人在一起,心在一起,同吃一锅饭,就是家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

图片来自网络

鹿邑人喜爱吃,也会换着花样吃。说人人都是吃货或美食家,未免太夸张。但他们对美食的追求和创造从来都是很积极、很自信的态度,鹿邑人的午餐都是吃些什么美食呢?

日当午,饥肠响如鼓。这个时候任何一种美食都能诱惑到你,但是你心里最明白,自己最想吃的无非是一碗面而已。

”凉面条,打鸡蛋,呼噜呼噜吃三碗”,就连耳熟能详的儿歌里你也能找到豫东人午餐的主角——面条。鹿邑人们最喜欢吃的汤面品种有鸡蛋面、肉丝面、茄丝面、酸汤面、凉面条、炒面条、烩面等达数十种之多。

鸡蛋面汤面

面条又称为“汤饼” 。中国人吃面条的历史,是从东汉开始的,但一直到了宋代,汤饼才正式被称作面条。《东京梦华录》里记载,汴京开封的面条已有好多种了。古籍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挂面的记载,是元朝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这样说来,面条的发明权应属于中国人。

而中原地区也是全国小麦主产地之一,因此,这里的人们一日三餐的主要食材就是小麦面。在河南各地,人们用各种方式制作可口的面食,其中河南烩面还被誉为全国十大面之一。

炸酱面鸡蛋捞面

鹿邑捞面条是家家户户最常见的吃法,具体烹制工序是:制作浇头,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荤素或荤素混搭,注意把握浇头的盐味,这也是制作捞面条的最重要工序;清水煮面,待到面条熟后捞出过冷水,然后盛入碗内,浇头根据个人咸淡口感自助。

好吃的秘诀是:趁热吃,满头大汗干两碗,然后喝碗面条汤冲冲,感觉岂是一个爽字了得!

茄丝面

鹿邑炸酱面的味道是非常醇厚的,虽然食材没有传统北京炸酱面的丰富,但自制的酱料虽简单却出彩,呼噜噜吃上几碗,那感觉真的是饱并快乐着!

炸酱面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呆着。作为全国小麦种植大县的鹿邑,面食文化起着主导作用。饺子不过是最普通的午餐美食之一。尽管如今超市冷柜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速冻饺子,论好吃还得说一说咱妈包的鹿邑水饺。

上好的五花肉或腿肉成块买回来后,用刀切块细细剁馅,只要馅剁的时间足够长,肉馅的劲道力才能被“逼”出来,最后加入西芹或大葱、韭菜后再继续剁,这一点和中国名吃肉燕的馅料制作过程颇为相同。肉馅剁好后就是调馅,然后加入生鸡蛋一枚将馅料搅拌均匀备用。和面的过程也不轻松,眼看着一盆面糊在妈妈的揉捏捶打下逐渐变成面团,好神奇的样子。饺子皮一旦擀好,就是全家人齐上阵包饺子的工序了,因为每个人手法不同,故此捏出来的饺子造型各异,东倒西歪。

饺子饺子

如今米饭隔三差五也上了鹿邑人的餐桌,在鹿邑,人们习惯把米饭称之为“焖干饭”,南方人称之为“白饭”,而且越来越多的鹿邑人对大米产地的要求也注重起来,总体来讲,既能熬出香甜可口稀饭,也能蒸出清香适口米饭的大米非东北大米不可,只是市场上有许多鱼龙混珠的假东北大米,所以这个需要仔细甄别才能看出来。

米饭米饭

蒸米饭虽然好吃,如果没有几个像样的菜搭配,形容吃白饭味如嚼蜡也不过分,因为,现今的人们吃饭早已不单纯为了填饱肚子,食以味为鲜才是真理。鹿邑人吃米饭时起码要准备几个家常菜,硬不硬没关系,好吃就欧了。番茄炒鸡蛋、冬瓜炖排骨,家常黄焖鸡汤--等等,如果再强调排场大一些,生猛海鲜、山珍海味也是吃得起的。

西红柿炒蛋冬瓜排骨汤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于对美食的理解许多人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倘若说曾经的一日三餐是为了生存果腹,现代人则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了。未来无论怎样改变,“家常饭”仍然是千家万户餐桌上最核心的饮食主题和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dxzz/1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