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种玉米 >> 种玉米介绍 >> 正文 >> 正文

玉米苗期中耕除草好处多,灵活掌握3事项,

来源:种玉米 时间:2024/5/14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中耕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被广泛应用。那么,为什么玉米苗期要中耕除草呢?答案是不言而喻,就是为了促进玉米苗期茁壮生长,为后期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玉米苗期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这期间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地上部茎、叶的增长较慢。为适应玉米根系发育,地面除草,达到苗全、苗齐、苗壮、苗旺的目的,中耕除草就显得很有必要。

要知道玉米是中耕作物,其根系对土壤空气反应敏感,通过中耕保持土壤疏松利于夏玉米生长发育。在玉米苗期以根系生长为中心的时期,及时中耕松土顺带除草,不仅能提高土温、改善土壤空气和养分状况,又能消除因播种时机械行走和人员践踏形成的土壤板结,减轻玉米苗期病虫草害的发生,促进玉米苗根系的生长,增强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一般来说,春玉米中耕管理通常三次,在玉米0~1展叶时期进行第一遍中耕,在玉米2~展叶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在玉米4~5展叶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压草。夏玉米一般中耕2次,定苗时中耕一次,在玉米4~5展叶时进行一次。

玉米苗期中耕除草虽然好处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掌握“”操作事项,才能更好地促进苗壮、苗旺长势强,更好地达到玉米苗期中耕除草的目的。具体来看:

一、苗期中耕遵循“头遍不培土,二遍少培土,三遍多培土”的原则。

苗期一般应进行三次中耕,在定苗之前,幼苗4~5片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主要是松动表层土壤,一般结合除草,在降雨、灌溉后以及土壤板结时进行。浅锄4㎝左右,以划破土面、疏松表土和锄去杂草为主。这次中耕不可过深,因为此时玉米幼苗根扎得比较浅,过深易使整个苗眼的土壤松动而透风,损伤苗根造成死苗。

玉米苗期第二次中耕在定苗后,幼苗0㎝左右高度时进行,深度为7~8㎝。随着玉米苗逐渐长大,根系生长扩展快,二次中耕应适当加深中耕深度,以促进根系发育。这个时候适当深中耕,可以给玉米根系自然少培土,改善玉米苗期根系的土壤厚度,有利于根系快速扎根生长。

玉米苗期第三次中耕应在拔节前进行,深度5~6㎝为宜。生育后期作物封行前不宜宜浅,因为此时玉米根系扩展量比较大,深耕容易损伤到玉米根系,不利于玉米植株正常生长。这次中耕以破土壤板结、向植株基部壅土,或培高成垄的措施,称培土,结合灭草为主。更好地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有防倒伏的重要意义。

二、玉米苗期中耕的时间和次数因“情”而定。

玉米苗期进行中耕,一般在封行前进行。一季作物约中耕1~4次。比如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进行封闭处理的田块或秸秆覆盖的玉米田,可在拔节后到10叶展时进行一次中耕松土即可。

如果播种的春玉米生育期比较长;玉米长势差,封行迟;田间杂草多、土壤粘重的玉米田,可适当增加中耕次数。如果是夏玉米,生育期比较短,玉米长势旺,封行早,或者是土壤疏松保肥保水条件好,杂草又少,就可能适当减少中耕次数。总之。中耕次数以保持地面疏松、无杂草为准。

故此,在玉米苗期期间进行中耕除草培土,中耕深度应掌握浅~深~浅的原则,以免伤根损叶。

三、玉米苗期中耕不宜过早,壅土别过高。

中耕并不是越早越好。大家都知道幼苗的抗逆性比较差,很容易受到环境改变而生育不良。故此,在玉米苗期中耕的时候,刚出苗不久的幼苗过小,中耕除草不仅容易松动幼苗的根系,还容易导致玉米幼苗被机械中耕倒起的土覆盖,不利于幼苗生长。

特别是在玉米第一和第二次中耕的时候,如果给玉米壅土太高,幼苗植株过小,根系被埋在途中过深,会妨碍次生根的正常发育,影响玉米后期茎秆长粗,会给玉米后期的丰产丰收带来消极影响,比如遇到大风大雨,根系不牢,植株纤细很容易倒伏。

故此,玉米苗期中耕要把握好时机,壅土因情而已,别太高了,以免适得其反,达不到中耕壅土的目的就不好了。

综上所述:玉米苗期中耕除草好处多,灵活掌握事项,才能避免踩坑,更好地促进苗壮、苗旺长势强,促进玉米的丰产丰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dxzz/10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