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晚11点,海拔米的重庆市綦江区万隆山凉风习习。万隆村委会坝子上灯火通明,一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带领着30多名村民,围着刚采摘的多斤高山糯玉米,逐个切尾、去皮、称量、包装。
“大家抓紧时间干,这斤玉米还等着明天一早送到主城去呢,买主都找好啦!”年轻人一边说着,手里的活一点没停。
脱贫攻坚阶段,融入加速度
年轻人名叫王传辉,今年33岁,是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的一名法官助理,年3月被选派到綦江区万隆村担任第一书记。
万隆村紧邻贵州桐梓、习水,平均海拨米,是綦江最偏远的行政村。年被列为市级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人。
王传辉(左)入户走访贫困户
“听说市里派了个第一书记到我们村,人很年轻,还是外地人,到我们这个偏远山村,晓得能干点啥名堂不,八成就是来混混日子、镀镀金的。”村民们议论纷纷。
作为一名从家门、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对“三农”工作知之甚少,王传辉理解村民的质疑。那段时间他经常晚上睡不着,反复琢磨着如何才能尽快打开工作局面。“豪言壮语不如埋头猛干”,他在驻村工作日志的扉页写下这句话。
王传辉的驻村工作日志
执行局出来的必须有执行力。“上午走访三社5户贫困户,下午两点协调区交委查看四社万夜公路建设情况,下午四点现场协调国土整治项目与一村民的矛盾,晚上七点召开村民小组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选举工作会。”年4月10日的日志这样记载。为尽快适应农村工作,王传辉已经连续三周吃住干在村上。
从担任第一书记至今,王传辉写了5本厚厚的工作日志,上面除了记录每天的工作,还满满当当写着每户家庭就业、就学、产业发展、收入来源等情况,对存在困难和需求的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cjzz/11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