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种玉米 >> 种玉米市场 >> 正文 >> 正文

这个文化生态农场,把农耕和红色文化种进

来源:种玉米 时间:2023-3-10

风景秀丽的“希望田野·稻香七村”。

在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七村东营城里城外文化生态农场,你会看到这里有太多不同之处。万里长城造型的农产品展厅,位于研学楼上的黄河口抗战展览馆;农场场院里堆着刚刚收割下来的稻子,中间一个古色古香的脚踏稻米脱粒机特别吸睛。场院周边古老的石磨、独轮车、锄头、犁铧,还有养在笼舍里的鸡鸭鹅猪,一下把人们的思绪带进了传统的农耕生活。

孩子们参观农场。

“垦利街道七村是个传统水稻种植村,距离城区又近,所以我们就通过农耕和红色研学,让孩子们‘亲近田园拥抱自然’并接受红色教育。通过‘一粒米的故事、穿越千年的棉、黄河口抗战’等研学课程,把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根植到孩子们心里”农场讲解员岳莉说道。

10月29日下午,岳莉迎来了前来研学的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又和在农场帮忙的王秋菊老人一起拾掇场院。“你别看我们老人今年83岁了,身体硬朗着呢,孩子们来研学的时候,她还时常教孩子们干农活,开心时她还会为孩子们表演一段舞蹈,老一辈农民的乐观、开朗、坚韧的精神在老人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岳莉介绍道。

岳莉在讲解“穿越千年的棉”。

在研学楼的一间教室里,陈列着纺车、织布机、各种粗布和棉制品。岳莉说:“这是我们‘穿越千年的棉’课堂。孩子们从地里采收回来的棉花,可以在课堂上尝试纺线、织布,从身体力行中知道了需要这么多的劳动,才能有布匹和各种衣物,孩子们都收获满满。”

推磨的孩子们。

红色教育编织在了孩子们研学的主线上,农场和七村共建共享共用村文化大院、村史馆、大米加工厂等资源。在黄河口抗战展览馆里、在村史馆里,孩子们唱着红歌,听着讲解员讲述黄河口抗战的故事和红色七村里的老党员们的事迹。在大米加工厂聆听“希望田野·稻香七村”的来历,感受每一粒粮食的珍贵和丰收的喜悦,同时也体验到了农民的辛劳和不易。

“参加研学活动孩子们都很开心,不仅进村入户感受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变化,爬上‘万里长城’经历了长城精神的洗礼,还参观了大米加工厂,倾听‘一粒米的故事’,感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活动很多,很充实,对于孩子成长大有助益。”东营行知学校带队老师在研学总结里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农场现为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东营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东营市家庭农场示范场,共设置农事体验,手工制作、生态养殖等菜单式课程50余种。拥有高品质民宿40余间。岳莉说:“到目前,已经有超过四万名中小学生参加过我们的研学课程。孩子们可以在大自然里和田地间开心玩耍,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有收获。真正的参与劳作,接受教育。把这里看到的、学到的都印刻在心里。很多孩子们通过在这里研学,留下了一份终生难忘的记忆。”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唐峰通讯员李加亮刘虎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nxpqyzz/9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