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www.wzqsyl.com/m/一次下班坐出租车回家,出租车先送我们一个村的会计,开到小巷子里,一股浓浓的爆米花香从远处飘了过来,哇,好香好香!那是一种甜甜的略带焦香的玉米味道!入冬以来我为了找嘣苞米花的找了一个月,今天却是偶遇,机会如此难得,我赶紧叫出租车司机停下来等我,车里还有一个孩子不知嘣苞米是何物,好奇地问东问西,我便在旁随着嘣苞米花人的操作程序耐心的讲解着原始嘣苞米花的过程。嘣苞米花的是个中年人,头戴棉帽子,穿着一身发黑的棉袄,黝黑的脸膛在火光的照射下流下了道道汗渍,他一个人麻利操作着整套工序。看着看着,我不由想起了小时候在村里嘣苞米花的那段时光。我家住在四方顶山脚下,那时是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里的小孩子平时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偶尔村里来个嘣苞米花的,便是孩子们枯燥生活的节日。那年那时,对于嘣苞米花整个过程的说法,在我们老家也没有什么洋气的名字,也没有如今这样通俗的叫做“爆米花”,我们那时口中称作嘣苞米花,是嘣!不是爆!喊嘣苞米花人就喊人家:嘣苞米花的!嘣苞米花,咋一听还略带几分土气。现在说起,却会勾起我年少时许多美好的记忆。母亲说,现在在老家也很少见到这种最原始嘣苞米花了,或许因为嘣苞米花的工具在更新换代,这最原始的嘣苞米花工具也就没入历史的尘埃里。那时,每当村里来了嘣苞米花的,村里的小孩子都会不约而同地围着嘣苞米花人叽叽喳喳,赶集一样,凑热闹。在当时,嘣苞米花也可说是一个技术活,嘣苞米花的也算是小商人,平时蹬着三轮车,走乡串屯。记忆里,嘣苞米花的在冬天来村子的频率会更高些,到村里后,首先是选择一个地域宽阔、人多且背风的地方,然后就是摆开架势,便开始吆喝:“嘣苞米花喽”!粗犷响亮的声音在不大的村子上空随风飘散开来。听到喊声,孩子们便象着魔一样,央求家中大人要去嘣苞米花,有的大人摸摸口袋感觉没有多少零钱,起初都不太愿意,可架不住孩子们软缠硬磨几乎要掉出眼泪了,大人们最终还是抗不住,于是用漏斗盛上苞米粒,带上簸箕抱上柴禾,孩子们立刻会破涕为笑,欢呼雀跃跟在大人们后面,唱着儿歌来嘣苞米花。此时空旷的场地上已经聚集了很多大人和小孩子,嘣苞米花的看着热闹的人群,滴汗的脸上顿时露出笑容:“大家莫急,排好队等啰!”终于轮到了,先得交给嘣苞米花人二毛钱,然后把苞米交给他。就见嘣苞米花的利索的将苞米倒进罐子,再加上一小勺糖精,然后盖好罐,架到火上,此时,孩子们便在旁边提着袋子满心期待着。嘣苞米花罐,是一个带摇把的大肚黑乎乎的密封罐,密封罐上有气压表,罐子连接一个鼓风机,再外带一盆火、一个车胎皮圈和一个布袋子就是全部设备。嘣苞米花的时候,把苞米放进密封罐,罐子架在火上,摇动鼓风机,保持火力,然后匀速摇动罐子。摇鼓风机、摇罐子、添柴火——嘣苞米花的一个人麻利地做着这些。一直等到气压表指到某个位置,就表示好了。最期待的“放炮”时刻就到了,嘣苞米花的把密封罐伸到车胎皮圈里,车胎圈后面还拖着个长长的布袋,然后猛一拉开密封罐,就听得“嘭”地一声,轰得地动山摇,烟雾四起。等响声过后,烟雾也散了,金灿灿、香喷喷的苞米花就通过车胎皮圈充满了布袋。在那样的年代,一声响亮的“嘭”声,给旁边围观的大人和小孩带来多大喜悦和欢笑!胆大的男孩子还会学着人家的动作,嘴里也发出“嘭”的声音,做出胜利的姿势。胆子小的女生在那声炮响之前早早的就躲在大人怀里,或者紧紧捂住耳朵斜着脑袋,闭着眼睛朝着嘣苞米花的方向,还是不愿放过那激动人心的声响。也许嘣苞米花的也没法控制那一时刻的动作,每次都有散落在布袋外面地上零零星星的苞米花,孩子们都会在声响过后立即挤过去捡起那些地上散落的苞米花,顾不得上面的尘土,急不可待地塞进小嘴里,却舍不得一下子吃了,慢慢地咀嚼,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在那年代里,村里家家户户嘣的苞米花,是小孩子的日常食品,小孩们把它当作稀罕的零食,装满上衣左右两个小口袋,边走边吃嘴里还哼着歌,那是十分幸福的事。苞米花上加点糖精,甜甜的,吃在嘴里甜在心里。传统的嘣苞米花,散发着甜蜜的味道,记录着村子里年少时淳朴而又简单生活的烙印。文图:张建华出品:龙湾文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nxpqyzz/1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