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盆腔炎症状 >> 盆腔炎的症状治疗 >> 正文 >> 正文

一河九渠皆碧水青铜峡用水绘就城市之美

来源:盆腔炎症状 时间:2021-9-7
青年白癜风有效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4667942.html

青铜峡

注定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黄河穿境而过,流经62.8公里。贺兰、牛首两山隔河相望,形成峡谷,两岸山壁,颜如青铜,“青铜峡”由此得名;

自秦汉起,先民就在这里凿渠引水,秦渠、汉渠、唐徕渠等宁夏引黄古灌区12条古渠在此分布,素有“九渠之首”之称;

青铜峡黄河水力发电枢纽运行50多年,催生形成了湖泊、林区、滩涂地并存的库区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几十万只候鸟来此栖息,青铜峡鸟岛进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行列……

因河得名,因水而兴。青铜峡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水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文明,涵养绿水秀林,融入沿黄生态经济带,书写了以水兴城、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让水文化遗产活起来

古朴苍劲的黄河谣从岸边传来,一群男子振臂一呼,鼓声响起,雄壮有力的节奏为开渠加油。人们群情激昂,扬起锄头入土凿渠,甘甜的黄河水引进了田野,人们欢呼雀跃……

年4月29日,青铜峡市“拜水青铜峡感恩母亲河”实景剧在黄河楼景区上演,将历史深处那段关于开渠壮举和治水奇迹的记忆唤醒。当天,万人签名助力宁夏引黄古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活动同步进行。

“拜水演出旨在传承和弘扬古渠水文化,启迪人们饮水思源、感恩大自然的馈赠。”青铜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旭年说,让陈列在大地上的水文化遗产活起来,是建设生态文明题中应有之义。

“家门口的这条渠和我们朝夕相处,渠水从古至今流淌千年,早已融入祖祖辈辈的血脉。”青铜峡市民袁少利是汉延渠边长大的。

他说:“小时候,最喜欢躺在向阳的渠坡上,睡着绿草‘凉席’,盖着阳光‘棉被’,完全忘了烦恼。”袁少利记忆最深的是汉延渠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每年一到春灌,渠水争先恐后地分流到大小渠系,打着旋奔腾千里。不几天,秧苗绿了,田野一碧万顷。秋天,汉延渠两岸又是一派金灿灿的丰收景象。”

“如今,汉延渠越活越年轻。”袁少利说,岸堤变成了柏油路,两岸种上了防护林带。“你瞧,古老的提水闸经过改造维修,远看像一座城楼!”

守护“诗意的栖居”

9月27日,穿行在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茂密的芦苇和蒲草随风摇曳,成群的鸬鹚栖息枝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卷跃然眼前。“每年春秋两季,南来北往的几十万只候鸟在我们这里停留、觅食。”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卫东说。

总面积30万亩的青铜峡库区湿地是宁夏境内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据李卫东介绍,近年来,通过实施湿地生态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项目,保护区的水生植物面积不断增大,动物种类日益丰富。

尤其是秋季,成群候鸟到来,场面壮观。宁夏境内出现的多种鸟类,有多种在此栖息。年3月,青铜峡鸟岛进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行列。

“人在湖边走,如在画中游。这儿不仅是市民的休憩地,还是诗画摄影创作基地。”近日,在青铜峡市中心的青秀园里,市民王俭端着相机捕捉美景,不远处的湖边垂柳下,一位女士手托画板全神贯注地写生,抑扬顿挫的秦腔不时地从亭台楼榭处传来。

占地亩的青秀园,是青铜峡市打造的集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园林,有牡丹园、芍药园、紫藤园等16个生态观赏园。园内湖光山色,楼台亭阁,苍翠树林,相映成趣,方寸之间,尽显自然生态涵养。“青秀园全年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这里的紫斑牡丹被誉为‘牡丹王国中的巨人’,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青秀园负责人罗建军介绍。

这里每天有上万名市民前来散步、健身、唱戏。每年5月,牡丹竞绽国色天香之际,每天游园赏花的区内外游客多达几万人。

以水为魂盘活全域旅游

黄河岸边,稻花香里,水流云转。水,是古峡大地自古富庶锦绣的生命源流,也是发展沿黄生态经济最大的资源和特色。青铜峡市委书记石瑞林说,做“活”水文章,不仅仅是物理的“活水”,更是发展的“活水”,要立足生态涵养发展生态经济。

该市深耕水生态资源,布局“黄河岸边”旅游产业聚集带、“稻花香里”休闲乡居体验带、“贺兰山下”葡萄酒养生度假带,让全域资源变全域风景。今年,对“黄河岸边”旅游带进行功能补链,在黄河楼、黄河坛、黄河大峡谷、大禹文化园、塔等景区、牛首山等景区的衔接地带,建设古渠首水利博物馆、房车温泉露营地、中庄旅游集散地、3D模拟艺术馆、叶盛地三农业主题公园,将碎片化的沿黄景点串珠成链,培育黄河文化聚落体验产业、峡湾风情休闲度假产业等,力促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

“宁夏黄河文化资源一石,青铜峡独占八斗。黄河文明孕育的农耕文化、丝路文化以及民俗风情在此交相辉映。”青铜峡市市长金永灵介绍,青铜峡市盘活鸽子山遗址、庙山湖神泉、广武岩画、明长城古迹等历史遗存,打造黄河排沙节、“稻花香里”文化艺术节,开发文化体验旅游、寻古探幽游、休闲度假游以及科普研学游、节事节庆游等主题特色游,使观光型“快旅游”向度假体验式“慢旅游”升级。

据了解,青铜峡市还将立足地缘水文化,依托古渠系、进水闸等水利设施,打造水文化主题公园,实现节水展示、水利文化、人文景观、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zzzl/81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