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盆腔炎症状 >> 盆腔炎的典型症状 >> 正文 >> 正文

吵起来了外国女子晒刮痧照引来网友争论,

来源:盆腔炎症状 时间:2021-7-22

这才是新西兰,专注于美景/社会/文化/生活等

我们将用亲身经历为您呈现一个真实的新西兰

HEALTH

中医是中国几千年的独特医学瑰宝,西医是近百年兴起的医学科目,虽然两者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也都不妨碍其能治病救人。

不过最近,中医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女子刮痧照引网友争论

近日,澳大利亚一位按摩店的治疗师在Facbook上分享了顾客GracCampbll的照片。

治疗师解释说,这位客人是一名理发师,因为她的腰一直处于不舒适的状态,理发师的工作导致她的背部劳损。

治疗师给这位客人做了“刮痧”,皮肤上出现的红淤是肌肉中释放出来的淤塞。

治疗师解释道:“身体某部位长时间保持静止的状态导致血液积聚在肌肉中,从而引发疼痛。通过刮痧可以释放出肌肉中停滞的组织,红色的地方就是淤结的部位。红淤看起来像皮疹,但事实是毛细血管中挤出的血液,随着身体开始吸收它们,该部位的血液循环就得到了改善。”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

然而,这条帖子在网上被疯转,有网友质疑:“污浊的血?这些人读过书吗?"

还有中国香港的网友表示:“这根本就是垃圾。”

也有人力挺:“中医还是可信的,毕竟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现代医学还在‘幼儿’时期,历史不到年。”

如何看待中医和西医

争论这个问题之前,先把争论的对象搞清楚。什么是中医?什么是西医?不然的话,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将中国和西方世界对立起来。

中医,又称中国传统医学,百度百科定义:

中医(TraditionalChinsMdicin)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等则也被称为民族医学。

西医,一般说的是近现代西方医学,百度百科定义:

至于近现代西方医学,它起源于西方国家的近代时期,是近代时期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在摒弃西方古代医学后,发展出来了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而且这门医学体系就是当今国人常说的西医。西方近现代医学在过去的中国被称为新医,与旧医(中医)相对立。西医师的诊断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医生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或借助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工具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总结起来,中医是古代汉人在没有出现科学技术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治病经验,有靠谱的部分,也有巫术的部分。

而西医是西方人抛弃了西方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建立在现代科技之上的治疗方法,而且这个治疗体系是完全开放的,有严密的疗效评价体系、严格的新药开发制度、以及大量的细胞、动物研究。

在现代医学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把它称为西医,但是实际上,现在已经不应该称为西医了,因为亚洲人、非洲人同样在不断的为现代医学做出贡献。

因为每年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同样在世界医学期刊上发表大量文章,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

中医,作为独立于“近现代医学”的一种医学体系,虽然不能被科学所解释,但是,由于生命和医学的复杂性,单纯科学的方法并不能很完美的解决所有医学问题。

所以,中医有其存在价值,在面对疾病这一人类共同敌人的时候,中西医应该并肩作战。

对待中西医的态度,不是先用非黑即白的武断的态度来判定对错,而更重要的是要分清楚什么情况下该用哪种方法更有帮助。

什么病看中医?什么病看西医?

有些人说西医好,有些人说中医强。不同的病,中西医各有所长。

有一些病应该更加注重调理,就不应该跑去看西医;有一些症状更加适合西医,则应该选择西医。

我们整理了一下,根据不同的症状,推荐不同选择方向。

心脑血管疾病:先西后中

如: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脑梗死等。西医在急性发作时有迅速控制症状的作用。但不能根治疾病,中医药主要在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发挥巨大调理作用。

便秘:首选中医

西药对便秘的治疗较为短效,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不要过多服用泻药,避免药物依赖。

感冒:中西医皆可

绝大多数情况下,感冒不吃药七天能好,吃药一周能好,输液一星期也能好。关键在于治疗感冒时是否在同时提升免疫力。一般情况下,感冒初期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就能控制。

如果突发性高热不退、咳嗽、头痛等症状比较重的,可以找西医,明确病因,有利于指导用药。

颈椎病:首选中医

中医理疗是治疗该病种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药调养,更有优势。

腰椎间盘突出:首选中医

更多情况下中药配合理疗效果较好,西医主要在疾病晚期手术治疗方面有优势。

面瘫:首选中医

西医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中医针灸配合理疗效果在临床上疗效更确切,一般来说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

口腔疾病:首选西医

西医牙科相关医疗器械完善,在手术矫形、治疗等方面优势明显。

一些非器质性病变比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则可选择中医治疗。

脾胃病:首选中医

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

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药帮助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调节消化系统疾病。

过敏性疾病:首选中医

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药后容易反复。

而中医是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调节,认为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皮肤病、青春痘:首选中医

西药副作用相当大,不宜久用;中医从全身调理,作用缓和但持久。

白癜风:中西各有特色

白癜风为难治性疾病,治疗需要持续。西药主要在局部用药、激光治疗方面有特色;中医依靠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养。

带状疱疹:首选中医

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感染引起,西医针对病毒也没有特效药物。中西医疗效较好,需要注意防治并发症及后遗症。

脚气:中西医皆可

一般外用药治疗的效果都不错,但西医有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对于顽固病例,中西药配合起来,治疗效果更佳。

特发性脱发、斑秃:首选中医

这类疾病一般病因不明,西医不易治疗。中医从气血不足、脏腑虚损、痰湿瘀热等角度出发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妇科病、感染类疾病:中西医皆可

如盆腔炎、阴道炎等。对于急性发作期、采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见效快。中药和中医理疗则对一些慢性反复发作性炎症疗效更好。

不孕不育:根据病因

首先应该仔细查找病因,再确定找中医还是西医。属于输卵管阻塞等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西医治疗较好,但大多数功能性病变引起者,中医药调理有独到之处。

原发性痛经:中医

西医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不佳,多属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较好。

月经失调:中医

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

西医治疗在一些人群身上较为明显,中医长期调理更加安全。

失眠:看中医

失眠大多属于功能性紊乱,中医可从气血、阴阳等角度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镇静安眠类的西药容易导致依赖,只能短时间服用。

偏头痛:看中医

首先检查明确病因,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采取中医调理。

偏头痛大多没有病因,属于功能性紊乱,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

亚健康:首选中医

西医生化检查等指标正常或轻微异常者,都可通过中医进行调理。

复杂慢性病:中医

如慢性肾炎、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等,西医可能会采取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通过辨证选方,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肿瘤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

非器质性疾病:中医

有些人平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力不足、头晕目眩、口臭、便秘、心情烦躁等症状,虽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经西医化验、拍片检查却发现不了明显的器质性异常。

这些也是中医擅长的领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选药,做到提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END-

▼点击下图查看热点资讯▼

 

驾照

美食

美景

北岛

南岛

奥克兰

皇后镇

签证

如果您喜欢本文,不妨留言或分享给好友哦

 

你和新西兰的距离,只差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dxzz/7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