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是其发生和发展与受到雌性激素刺激似有一定的关系。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生长激素与肌瘤生长亦有关,因其能协同雌激素促进细胞有丝分裂而促进肌瘤生长。
子宫肌瘤会有多少个?
子宫肌瘤可发生在子宫的任何部位,一至多个,也可几十个或上百个,大小不一,肌瘤没有包膜,周围仅有被挤压的纤维形成所谓的假包膜,使肌瘤极易剥离,镜下所见主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所形成。
肌瘤恶化的
当肌瘤生长速度过快或肌瘤较大时,出现血供障碍,使肌瘤的营养不足,可引起一系列的继发性的变化,如玻璃样变性,囊性变性,红色变性,钙化和脂肪变,萎缩性变,偶尔亦有恶性变。
诊疗要点
01
常见症状
一,临床常见的症状有:
(1)子宫出血
(2)腹部肿块及压迫症状
(3)疼痛
(4)白带增多
(5)不孕与流产
(6)其他症状
02
体征
(1)腹部检查: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或较大宫底部浆膜下肌瘤,可在耻骨联合上方或下腹部正中扪及肿块、实质性、无压痛,若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则肿块的外形呈不规则状。
(2)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疗或三合诊可查到子宫增大,表面有结节状突出,质地坚硬、光滑,子宫活动度良好。浆膜下肌瘤,突出于子宫表面,可扪到实质性痞块,与子宫紧密相连,活动时牵动子宫,没有压痛,盆腔内无粘连感觉。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1)实时超声:盆腔超声检查可得到确切的诊断依据。
(2)诊断性刮宫:探测宫腔大小,宫腔形态及不规则突起。并将刮取所得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以除外并存的子宫内膜病变。
(3)宫腔镜检查:直接窥视宫腔形态,可见突出在宫腔内的肌瘤,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
(4)腹腔镜检查:腹腔镜直视下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肌瘤部位,并可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做鉴别。
(5)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造影片显示宫腔充盈缺损,有助于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
04
治疗方式
(1)随访观察:如肌瘤小于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无明显症状者,可暂观察,3~6个月复查一次。
(2)药物治疗: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雌孕激素能促进肌瘤增大。基于此理论,通过应用具有抑制卵巢甾体激素分泌或抑制其作用的机制,即可使肌瘤缩小,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但不能根治子宫肌瘤。凡肌瘤小于2个半月妊娠子宫大小,症状较轻,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可选择药物治疗。常用雄激素,雄激素能对抗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萎缩而减少出血。(治疗因人而异,具体请遵医嘱)
(3)手术治疗:适用于肌瘤较大,子宫增大达妊娠3个月大小,或症状明显以致继发贫血者,医院手术。对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病人,应设法行肌瘤摘除术以保留子宫,无生育要求者,应做子宫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50岁以下者,尽量保留一侧卵巢。
什么是盆腔炎症?
盆腔炎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即女性内生殖器(子宫体部,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的总称,多发生于产后,剖宫产后,流产后或妇科手术后,因细菌进入创面感染而得病,发病可局限于一个部位、几个部位或整个盆腔脏器,有急性及慢性盆腔炎之分。
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可演变为慢性,形成慢性卵巢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临床上心理因素引起的慢性盆腔痛易被误诊为慢性盆腔炎。
诊疗关键点
01
全身症状不太明显
慢性盆腔炎的全身症状不太明显,可表现为下腹部坠痛,腰骶部胀痛,性交痛或痛经等。疼痛是由于盆腔内组织充血,盆腔器官有粘连所致。故常于经前或劳动后加重。
病人往往因长期下腹不适或腰骶部痛致全身健康受影响。此外,白带增多,尿频,月经量多,月经周期紊乱也较为常见。因输卵管管腔阻塞或通而不畅,而导致不孕和异位妊娠。如病程较长时,部分病人可有神经衰弱症状。
妇科检查多有子宫后倾,活动受限制或粘连固定。推移宫颈或宫体常有疼痛感,轻者仅在双侧附件处触及增厚的条索状输卵管,重者则可在盆腔两侧或在子宫后侧方扪到大小不等,不规则和固定的包块,并多有压痛。
壁厚实而粘连严重的肿块多为囊肿;壁薄、张力大而稍能活动者多为输卵管积水,甚难与卵巢囊肿鉴别。
输卵管卵巢囊肿一般较输卵管积水大,固定于子宫一侧,检查时如发现为固定的囊块,则提示有此种囊肿的可疑。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则在子宫旁有片状增厚及压痛。子宫骶骨韧带多增粗,有压痛。
询问病史时如发现病人以往曾有急性盆腔炎史,即可考虑慢性盆腔炎。即使无急性病史,有上述症状和体征者也可确诊本病,但须与陈旧性宫外孕,盆腔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等鉴别。
①子宫内膜异位症
②陈旧性宫外孕
③卵巢癌
02
可用抗生素治疗(治疗谨遵医嘱)
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或亚急性发作期可用抗生素治疗。在用抗生素的同时,加用一段时间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可使一些病人的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第1、2周加用抗生素。
亦可用前列腺素抑制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栓25mg塞入肛门,每日1次,10d为一疗程。盆腔粘连者可用药物减轻粘连,常用糜蛋白酶或用玻璃酸酶肌注。
03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可促进盆腔组织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如下腹短波或超短波透射理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此外,蜡疗、水疗、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也可应用。
04
手术治疗
如综合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考虑手术治疗。
05瑶浴调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dxzz/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