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顺产产后4—6小时之内一定要解小便
因为在孕期你的宝宝一直顶着膀胱,一旦宝宝出生,膀胱压力一下减小,它就会毫无知觉地膨胀,等你有感觉想尿尿,却会因为压力太大排不出来,如果一直排不出来就要导尿,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2.恶露
产后2周后会越来越少,如果量没有减少,要及时看医生。
3.伤口
顺产都有2公分左右的侧切,一般在左边,所以和孕期相反,要向伤口的另一边,即右侧睡,有助伤口恢复。剖宫产术后2周内,避免腹部切口沾湿,全身的清洁宜采用擦浴,在此之后可以淋浴。
4.屁屁坐浴
恶露干净后用开水凉后温度在40~50度,倒在干净的专门用来洗PP盆里,把PP悬在水中,不要坐到底。如果盆大,就把腿分开些,反之盆小的话就把腿并拢。坐20分钟,如果期间水变凉了要加热开水保持温度。也可以在干净的温水中坐提肛,收缩会阴的动作7~8次。据说对痔疮和保持会阴弹性有好处。
5.产妇房间要通风
通风时间为每天上午9:00左右太阳出来的时候,下午3~4点。每天至少2次,每次30分钟。通风的时候产妇和婴儿可以换一个房间呆着,或者避风,不要对着风直接吹。
6.产妇容易出汗,每天要擦身
擦身分四部分进行,上衣脱去左边就擦这半边,擦完后要立即穿上,然后是右半边,左腿,右腿。不可以一下把衣服全脱掉,否则容易着凉。洗澡要等伤口好了才可以,一定是淋浴,室温不能太低。一定要刷牙,如果担心牙龈的问题,可以选择软毛儿童牙刷或者飞利浦声波震动牙刷并搭配防敏刷头。
7.所谓的“坐”月子
坐月子,坐月子,老祖宗说的是“坐”,不是“躺”。顺产后6~8小时,剖腹48小时(拔了导尿管后)要起来活动,自己小便、走动,注意不要做弯腰的动作,给宝宝换尿布要坐着,否则腰部会有损伤。如果使用吸乳器,尽量采用无需前倾模式的吸乳器或电动吸乳器,并在腰部垫上柔软的靠垫,缩短弯腰吸乳的时间,尽量保护产后虚弱的腰部。
8.吃原则:均衡全面
①产后头三天不能吃油腻的东西,一定要清淡为主,尤其是剖宫产的妈妈,要待排气后方可饮食。这时乳腺管未打开,不要食用大补的各种催奶汤,因为母乳会堵在尚未完全畅通的乳腺管内,而初生的宝宝少吃多餐,每顿吃的量都很少,吸吮力也小,乳腺充盈却又不畅会非常疼痛。
②产妇尽量吃热的蔬菜、温热的水果(可放在热水里温一下)
③所有热性的东西:红枣,桂圆,火腿,老母鸡等等。要在恶露干净后再吃,否则恶露会一直不干净。
④红肉(猪,牛羊)白肉(鸡鸭虾)交替吃,红肉补铁,白肉主要是蛋白质,鸡蛋一天最多2个。
⑤喝汤一定不要忘了吃里面的肉,汤里营养最多25%,其余都在肉里。
9.保护乳房
①用专用的小毛巾清洁乳房,毛巾需要用开水进行消毒。
②宝宝吸吮乳头的正确姿势:宝宝嘴巴含住大部分乳晕,哺乳期女性的乳晕特别有弹性,可以被宝宝的吮吸力拉长延展,通过嘴唇的刺激,激发产生泌乳反射(俗称奶阵);而只吮吸乳头不但吸不出多少母乳,而且对产妇的乳头也会有伤害,造成疼痛甚至破裂。
10.洗头
建议产后7~10天洗头,注意保暖,洗发后尽快吹干。梳头可以选择宽齿的梳子,轻轻地按摩头皮,以免造成头皮毛囊损伤,以防后续掉发。
另外,许多老人还存在着老观念,有三大产后恢复误区,需要提醒准妈妈们注意:
误区一、分娩后卧床养息
分娩后,尤其是剖宫产后的新妈妈如卧床不起,将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甚至出现致命的肺栓塞。此外,还会使肠蠕动减弱,引发便秘,影响正常饮食,也不利于膀胱肌收缩功能的恢复。目前提倡产妇早起床活动,特别是剖宫产后24小时左右拔除导尿管,家人即可搀扶产妇起床解尿,有利于恢复体力和自主排尿。产妇产后早起床适当活动,一周后可做产后健身操,还能恢复骨盆底及腹肌张力,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
误区二、月子里门窗紧闭
产妇坐月子避免受凉是必要的,但终日紧闭门窗,室内空气混浊,加上探望亲友来往较多,难免携带病菌,不良空气有利病菌生长,使免疫力处于较低状态的产妇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夏天。每天应开门窗数次交换空气,但要避免对流风。
误区三、不刷牙不洗头、洗澡
产妇经过分娩,尤其在剖宫产后两三天内会出现手术反应热,大量汗渍留于体表,堵塞汗腺孔,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也不利于哺乳期的卫生。所以一般产妇在术后可以进行较短时间的淋浴。
淋浴时,要用防水布保护局部的伤口。淋浴后,及时用干软毛巾蘸干伤口及周围的水渍。产妇进餐次数较多,应当每次餐后及时刷牙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病菌。
往期精彩看这里:
宝宝这几种哭声暗藏秘密,要听懂才好哄哦~
做好这几个细节,能让孩子智商翻倍哦!
为什么我的孩子越来越任性?
父母这四大“强迫症”,害娃不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cqzz/8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