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盆腔炎症状 >> 盆腔炎的常见症状 >> 正文 >> 正文

盆腔炎,甩不开的ldquo色狼rd

来源:盆腔炎症状 时间:2021-8-12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本刊

小编导读

妇科炎症,是很多女性朋友无法摆脱的困扰,在这个工作繁忙、无暇分身的年代,很多人戏称“病不起”,可是那些妇科疾病却是见缝插针,完全不管你是否有空搭理它,都会像“色狼”一样来“搭讪”,尤其是盆腔炎,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与生活,如何巧妙甩开它的“搭讪”?对付“色狼”,名老中医来支招!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或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王老师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内服盆腔寒痛宁汤剂配合补气解毒煎灌肠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一、治疗方药

1.内服方

盆腔寒痛宁:人参、苍术、白术、当归、白芍、川芎、云苓、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黄芪、炮姜、防己、陈皮、益母草。

2.灌肠方

补气解毒煎:黄芪、防己、地丁、败酱草、蒲公英、红藤。

二、典型病例

胡某,女性,25岁,干部。

患者于年6月24日因婚后1年不孕,医院妇产科行诊刮术。术后5天发热,体温38.5℃,小腹疼痛。6月30医院妇科门诊检查,诊为“急性盆腔炎”,附件有炎性包块,准备收入院治疗。患者因有工作任务,须回单位,故未入院。但当天发热39℃以上,下腹剧痛,经治疗持续不退,又急转他院治疗,经住院治疗后高热虽退,但低温不止,该院妇产科欲行手术,患者因婚后未育,不愿接受,要求服中药治疗。在该院服药半年余,病无著变。患者于年12月29日来我院门诊就医。妇科检查:子宫轮廓不清,子宫颈上触到较大较硬肿物,活动性差,有压痛,其他附件均触不清。诊为“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腹痛,腰痛,腹胀下坠,白带清稀,量多味腥,偶呈黄色,大便溏,日二次。舌胖质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缓无力。

治以盆腔寒痛宁煎剂内服,补气解毒煎保留灌汤。

年2月2日复诊:用药1个月后,白带明显减少,大便渐成形,腹痛下坠感消失,白厚腻苔转薄,脉渐有力。妇科检查:子宫轮廓清楚,大小正常,可活动,轻度压痛。右附件肿物缩小到拳头大,质软,轻压痛;左附件稍有压痛。内服药及保留灌肠药稍加调整,再用1个月。

3月初来院复查:诸症消失,肿物缩小如鸡卵大,活动好,无压痛,子宫及左侧附件正常,停药观察。

1年后,见面询及,云已顺产一男婴。

三、讨论与体会

盆腔炎为细菌感染造成的较为广泛或局限性的炎症病灶,临床多因失治误治而由急性转为慢性,由实转为虚,由热转为寒,多属中医虚寒性“腹痛”及“带下”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由于余邪未尽,郁积胞中,以致脏腑功能失调,冲任受损,寒湿瘀阻,脉络不通,胞宫血脉瘀滞,故而发为腹痛。寒湿困脾,脾运失调,水湿不化,浊邪流于下焦,伤及冲任,发为带下。正如《万氏妇人科》指出:“白带者,时常流出,清冷黏稠,此下焦虚损症也。”《血证论》亦云:“带脉属脾经,下系胞宫,若脾土先其失和,不能制水,带脉受伤,注于胞中,因发带证……治宜和脾利水,治脾即治带,治带即治水也,以土制水而带脉自愈矣。”

因此,王老师应用“盆腔寒痛宁”以补气健脾,温中燥湿,活血行瘀,平肝止痛。人参、黄芪、炙甘草补气;二术、云苓、防己运脾除湿去浊邪;当归、白芍、川芎、益母草养血行瘀;炮姜、陈皮温中调气;川楝子、延胡索与白芍为伍,柔肝止痛,又可防其侮土。

慢性盆腔炎多因失治误治而来,又以脾虚为主,且由急转慢,由实转虚,由热转寒,最后变为慢性虚寒。但因病情复杂,终有虚中夹实,邪气未尽之虞,如见多量白带的同时,可偶有黄色。故除内服盆腔寒痛宁之外,还用补气解毒煎保留灌肠。黄芪、防己补气健脾,除湿浊之邪。红藤、蒲公英、地丁、败酱草,解毒清热,以除滞留之余邪。本方在扶正的同时,祛除邪气。内服与灌肠结合,双管齐下,病药相合,丝丝入扣,取得慢性盆腔炎治疗的良好疗效。

新媒体编辑:王丹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二版)内科专家卷?王国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蔡春江主编)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cjzz/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