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种玉米 >> 种玉米发展 >> 正文 >> 正文

玉米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玉米常见病虫害及

来源:种玉米 时间:2024/9/20

玉米栽培地选择玉米植株高、根系发达,喜欢肥水,喜欢温热,怕涝,需氧量较多。因此,建议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通透性好、光照充足的地块栽植玉米,为玉米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选择连作地块、土壤贫瘠和过于低洼的地块种植玉米。

整地

农友可提前对要种植的土地进行深耕,并根据当地气候、土质、施肥量、土层厚度决定深耕深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可深耕20~25cm,而土层薄、土壤贫瘠的地块耕作深度应控制在15~18cm,以免生土上翻,打乱熟土层。并清理杂草。提前为种子萌发做好营养供应,播种前需要施加基肥。基肥以农家肥和化肥为主,可结合整地打垄一次性施入。

良种选择玉米在选粒上应该剔除秕粒、虫咬粒、病粒、杂粒、草籽、杂物等,确保所选的玉米种子籽粒饱满、大小均匀、胚芽大、光泽度高。选择优良的种苗对玉米后期生长做好充足的准备。种子处理播种前3~7天,将选好的种子选晴天摊在地上晾晒1~3天,以提高种子发芽势、杀死部分病原菌。在高温季节,切忌把种子摊晒在水泥地或金属板上,以免温度过高烫伤种子。其次,种植前应用55~58℃的温水浸种6~8h,水面高于种子10cm。浸种完成后把水沥干,再用50%多菌灵倍液浸种10min,或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5min。再次,种植前最好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干种子质量的0.2%拌种,以防治玉米黑穗病。最后,应将玉米种子装入麻袋或箩筐,摊开种子,放在炕上,盖上湿布,炕温保持在25~28℃,并常翻动,使种子上下层受热一致、出芽整齐。

适期播种根据种植时间的不同,玉米分春玉米和秋玉米。通常,春玉米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在8月下旬收获。秋玉米不能迟于7月中旬播种,于10月中下旬收获。具体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品种特性等综合来确定。合理密植玉米栽培密度对其质量、品质影响极大。玉米栽培密度的确定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从品种特性来看,植株高大、叶片平展、根系不发达的品种适合稀植;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片向上伸展的品种可适当密植。从土壤肥力和水资源情况来看,土壤肥力条件较好、水资源充足的地块,可密植;土壤肥力比较差、水资源不充足的地块,种植密度应该相对缩小一些。

除草

一般间苗7天后是除草的关键时间。以免杂草影响玉米苗正常生长,为玉米苗提供充足的水分及养分,以便更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种植人员可每公顷用38%莠去津mL加25%宝成60g兑水L进行田间喷洒,灌溉

玉米生长期间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玉米苗期用水量小,拔节期需水量大;在乳熟阶段,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仍然很大,这时干旱会导致千粒质量下降;在蜡熟阶段,玉米需要水量较少,适当干旱有助于千粒质量的增加。

施肥

①轻施苗肥。采取种、肥分离方式,可追加磷酸二铵和尿素。

②重施穗肥。穗期是玉米需氮关键期,可在大喇叭口期施入纯氮肥。

③补施粒肥。如果玉米长势较好,可追加纯氮肥。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病害大斑病防治措施。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染病叶片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斑点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从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来看,一般高温、高湿环境下最易出现,并且可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可造成严重的影响。

玉米大斑病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①玉米种植可选择优良抗病品种,并严格筛选玉米种子;

②采取轮茬种植,通过轮作倒茬,尽可能减少田间土壤中的病菌基数;

③尽量早播种,避开病害发生高峰;

④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⑤及时摘掉病叶和残叶,进行及时销毁,以免病菌蔓延扩散;

⑥可在心叶末期至抽雄期或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倍等喷洒防治,每隔5~7天用药1次,最好连续用三次。

病毒病

病毒病也会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其中矮花叶病对玉米感染性最强。矮花叶病的发生与玉米苗期蚜虫的发生有关。发病初期,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纹,后期叶片上形成较宽的褪绿条纹,新叶尤其明显,最后导致玉米花叶枯萎死亡、玉米根系逐渐腐烂。

玉米病毒病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①选择对该病有抵抗能力的玉米品种。

②强化水肥管理,保证玉米茁壮成长。

③发现病株要及时摘除,并带到田外销毁。

④种植人员可选用7.5%克毒灵稀释倍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d天用药1次,连续用使用3次。此外蚜虫的预防也是必不可少的。

玉米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生长期较为常见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又被称为钻心虫。玉米螟通过取食心叶、雄穗和雌穗,以及钻蛀茎秆,破坏玉米植株地上部分,影响养分和水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造成籽粒发育不饱满甚至不结籽粒,导致减产。

玉米螟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①采取轮作制度,对种植地土壤进行深耕,并根据土壤程度进行基肥撒施。

②在玉米螟产卵始期、初盛期和盛期投放玉米螟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进行防治;

③选用苏云金杆菌(此种生物制剂不含毒素、功效平稳,对人和环境友好)进行防治,一般选择晴天16:00用药,每隔3天用药1次,以连续用药3次效果最佳

④每年6月是玉米螟由幼虫向成虫蜕变的关键期,可在虫害高发区利用性诱剂杀虫,可设置3个性诱剂诱捕器,既能达到降低玉米螟产卵量的目的,也能够积极有效诱杀成虫。

⑤如果发现玉米螟在田间产卵,要赶在幼虫未蛀入玉米茎秆之前积极防治。

玉米蚜虫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①加强田间除草,并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如将福美双80mL、高巧60mL、清水mL混匀后拌种15kg,可有效预防玉米苗期蚜虫的发生。

②种植人员可在田间放置一定数量的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根据害虫对光波、颜色及气味的趋性捕杀害虫,在抑制害虫繁殖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喷洒量。

③一旦发现蚜虫危害,可用棉签蘸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者40%乐果乳液涂抹于虫害部位,注意两种药物交替使用,以免蚜虫产生抗药性。另外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倍、10%赛波凯乳油稀释2倍进行全株喷施。#玉米#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cjzz/1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