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为真实案例改编,情节略有润色,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文章仅为警示世人,并无其他目的,请勿模仿。)
民警看着在审讯室里低着头的张林,询问他杀害自己邻居的目的:“你为什么要杀害她?”
张林这时候终于绷不住了,他猛地抬起头,说道:“那是因为我喜欢她!”
既然喜欢她,那为何又对她痛下杀手呢?
张林,他是受害者李昕的邻居。
初次见面,张林就喜欢李昕,她温柔体贴,是村子里人见人夸的漂亮姑娘。
两人各自成家后,张林依旧对她想入非非。
李昕的丈夫在外务工,家中只有李昕和她的两个孩子在家,张林多次骚扰李昕,但是,李昕无动于衷,根本不理睬张林的求爱。
年10月3日上午,张林逮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昕要去玉米地里掰玉米,临走前,她叮嘱两个孩子要把饭煮好,她中午就回来。
张林眼见李昕要出门,他也装作要去玉米地的样子,还假装好意地说可以捎李昕一程,李昕见太阳毒辣,就坐上了张林的摩托车。
很快,李昕就到了自家的玉米地,和张林道谢后,张林说他可以帮她掰玉米,李昕很感激,就没有拒绝他。
张林看李昕认真的样子,就偷偷接近她,乘机吃了一下李昕的豆腐,李昕感觉到了,立马大声喊救命。
张林也没闲着,他捂上李昕的嘴,叫她不要出声,但是,李昕不肯,对他拳打脚踢,张林吃了痛,依然不肯让李昕逃跑,于是,他伸手掐死了李昕。
出人命了,张林没有想到自己的手劲那么大,他懊悔不已,看着自己有好感的李昕就这样死在了自己的面前。
张林只能找来铁锹,环顾四周,看到一个地垄沟,他决定把李昕埋在那里。
做好一切后,张林把铁锹扔在附近的水沟里,随后就若无其事地骑上摩托车回家。
李昕久久没回家,她的孩子都很担忧,到了晚上,他们打电话给远在异地的父亲,父亲接到电话,火急火燎地赶了回来。
他和孩子们在玉米地里翻遍了,也没看见李昕的身影。李昕会跑到哪里去了呢?察觉到不对劲的父亲还是报了警。
民警接到报警电话,立马出动,他们第一时间来到玉米地,一遍遍排查,最后在李昕掰玉米的地方停留了下来,这地上还有不少散落的瓜子。
李昕有个爱好就是喜欢边掰玉米边嗑瓜子,但是,散落一地的瓜子说明李昕在掰玉米途中和人起了争执,瓜子散落一地。
再往前走,有一片倒落的玉米杆,民警推测李昕在和别人打斗的时候被推倒在地。
那李昕即使被打倒在地,那也应该是皮外伤,怎么说也应该回家了,李昕迟迟未回家,则很可能已经凶多吉少了。
偌大的玉米地,民警硬是没发现李昕的身影,她会被凶手埋在哪里呢?
上午出门,中午时分失踪,李昕肯定就在玉米地不远处。
六个小时,民警对这片玉米地展开了地毯式搜查,果然,在地垄沟这一块地方,民警感到土地松软,土地还掺杂着玉米叶。
几个民警对这片土地展开挖掘,不久,李昕的尸体就浮现在众人面前。衣衫不整,依稀还能看见脖子上的血迹。
在玉米地的不远处水沟里,民警发现了施暴者的作案工具铁锹。
法医来到现场,验证了李昕是被人掐脖而导致的窒息死亡,民警对李昕的遭遇展开推测,李昕很可能是在玉米地遭到侵犯。
李昕进行了反抗,两人展开了厮打,由于力量悬殊,李昕不敌对面,最后,她被那人掐住脖子,窒息而死。
这样一来,警方确认施暴者很可能就是一名男性且了解李昕的状况。
民警走访中得知孙兵在案发期间经常去玉米地里扛着铁锹工作。
孙兵在此前因为土地问题和李昕起了争执,虽然,村干部多次调解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但是,孙兵还是很不乐意,认为李昕占了他家的田地。
会不会是孙兵怀恨在心,对李昕展开报复呢?民警立马到孙兵家了解情况。
但是,孙兵立马否认了,虽然,他在那个时候也在玉米地,可是,他离李昕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为了确认孙兵是否撒谎,民警又询问了其他农户,他们都表示孙兵没有撒谎。
这样一来,孙兵就不是杀害李昕的凶手。民警继续走访,询问当天是否有人看见过李昕。
不久,民警就得知了一个重要信息,李昕是乘坐张林的摩托车去玉米地的。这个消息在警察查看监控后就确定了,张林确实载着李昕去了玉米地。
可是,在民警询问张林的时候,张林表示他把李昕放在玉米地不远处,他就离开了。
面对这一说辞,张林很快就打脸了。有村民掰了玉米回家时,看见张林的摩托车就倒在李昕家玉米地附近,张林不知所踪。
得知这一重要信息,民警立马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张林,为了防止他逃跑,民警做好了随时抓捕他的准备。
张林知道纸包不住火,他在民警查出真相的第二天,就和妻子隐晦地表示是他杀害了李昕。
妻子觉得张林还是去自首,张林也觉得自己跑不掉了,于是,独自一人来到派出所自首。
张林身为有妇之夫,还对李昕动手动脚,实在是对婚姻的亵渎。甚至闹出了人命,等待张林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cjzz/1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