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有点热,自进入立秋以来,气温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愈发炎热之趋势,“秋老虎”来势汹汹,为农业种植带来诸多危害,导致多种经济作物受害,玉米减产严重。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评估,从今年6月初开始至今的区域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近61年来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且此次高温过程具有持续时期较长、范围较广、强度较大、极端性强等特点,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覆盖范围为历史最大。
湖北、重庆、河北、云南等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高达44℃,其中湖北竹山最高气温高达44.6℃,目前成为最高高温纪录保持的区域。
如此高强度、持续期长的高温天气,给农业种植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如果蔬日灼现象严重、秋播蔬菜不出苗、秋播季节延迟、植株较矮的作物因地表温度过高导致根系受损等,致使人工成本增高的同时,产量却得不到保证。
除了经济作物,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玉米的生长状况了,作为种植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玉米遭受高温灾害,所带来的负面因素主要有:发育迟缓、生殖生长受阻、影响授粉。
事实确实如此,据种植户反馈,今年玉米出现的症状明显多于往年,除了花粒、半截穗、拉链穗及秃尖现象严重外,雌穗过小、无穗株和雄穗和雌穗不协调现象也比较突出,尤其是6月15日前后播种的夏玉米,授粉期正遇高温天气,没有采取人工授粉或者人工灌溉的玉米田块,以上现象均比较严重。
这其中虽然有玉米种子不耐高温的因素,但主要因素还是气温过高、高温持续时间较长所致,尤其是在高温干旱下,一些没有灌溉条件的玉米田块,田间植株根本就没有授粉的机会,就直接干枯在田间了。
所以,就总体而言,今年的高温干旱对玉米的产量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至于具体的损失,还要看收获季节的统计数据,毕竟高温灾害不像水灾、火灾带来的损失那么显而易见。
和当前的高温灾害相比,更让农民朋友揪心的是对未来的担心,毕竟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当今,农业种植就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和直接风险。
那么,对于未来自然灾害为农业所带来的影响,农民朋友有没有应对的办法呢?
据基层农业专家、农艺师高捍东表示,预防自然灾害的最好办法,就是购买农业保险,这是避免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种植大户)。
二是未雨绸缪,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做到旱可浇涝可排。
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虽然对涝灾有心无力,但相对的高温干旱,还是能够依靠人工管理来减少损失的。
最后,请大家分享一下当前当地的最高气温,如果有更好地缓解高温干旱对农作物造成伤害的妙招,还请大家多多在评论区进行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pqycjzz/1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