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盆腔炎症状 >> 女性盆腔炎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阉割九集,雪藏十五年,但它依然是第一国剧

来源:盆腔炎症状 时间:2021-11-16

打开豆瓣,找到国产剧一栏,你会发现有两部剧至今以9.7的高分傲视群雄。

一部叫《大明王朝》,另一部叫《走向共和》。

这两部剧,不仅成为了历史剧的巅峰,同时也成为了国产剧的巅峰。

《大明王朝》曾作为年的开年大戏,在湖南卫视首播。

没想到创了收视历史新低,最终剧集无人问津,惨淡收场。

不过时隔十年后,此剧再一次复播,迎来了火爆的口碑和收视率。

同时还受到思想理论界、文化理论界和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一致认可。

▲《大明王朝》

相比于前者的沉冤昭雪,扬眉吐气。

《走向共和》的命运则没能翻过身来。

它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被推上神坛,然后又被雪藏?

今天就要好好讲讲关于这部第一国剧的故事——

走向共和

FortheSakeoftheRepublic

在了解一部剧之前,首先得知道一个人:张黎。

他被称为中国最会拍历史剧的导演,也被称为国剧第一导演。

《走向共和》、《大明王朝》、《少帅》、《人间正道是沧桑》均出自他手。

▲张黎

他最近的一部作品,是去年的古装奇幻剧《武动乾坤》。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拆招牌,作为张黎的剧迷,实在是痛心疾首。

张黎毕业于北电摄影系,摄影师出身,还获得过不少奖项。

他本身是一个历史迷,特别对清末民初的近代史着迷。

他的前两部作品,《逃出恶世界》、《假大侠》一个是讲述国民党流散部队,一个是关于义和团的故事。可惜在当时都被毙掉了。

《走向共和》是张黎的第三部作品。

该剧共投资了多万,从筹划到拍摄完费时三年多,辗转大半个中国。

因为故宫内景限制,剧组还建了多平方米全景式摄影棚,1:1还原了部分故宫内景。

影片的剧情,主要来自两部书。

一个是张建伟所写的《张建伟历史报告-晚清篇》,一共五部。

还有部分来自于一套史学著作,由著名史学家费正清和崔瑞德所编写的《剑桥中国史》。

这也是张黎调研近代史的主要来源之一。

即使用现在的眼光看,《走进共和》无论筹划考据,还是拍摄制作,都是极为用心的。

导演张黎,喜欢历史,但更喜欢从新角度解读历史。

比如《少帅》中的张学良,在张黎眼里,并不是千古名帅或是反面的流氓匪相。

张黎从张学良的童年到少年,呈现出恋母等诸多性格缺陷。

从而对历史中张学良的行为,进行了全新的影视解读。

可正是这样的手法,在《走向共和》中却受到了巨大的争议。

由于历史人物争议过大,也导致了该剧删减阉割,停止重播。

时至今日,《走向共和》再也没有在电视台中重播过。

其中网络平台流出的是一部59集的阉割版。

据说这是早先发行的VCD版,是不是央视版无从考据。

主要删减内容,包括剧中涉及的民主宪法的发展过程。

著名的宋教仁刺杀案,这一块的删减不太明白原由。

毕竟这一历史事件,在历史课本中都提到过。

▲年,“宪政之父”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暗杀

最后一集关于孙先生的演讲也有删减。

内容主要包括先生口中“民国”这一词。

暗杀这一句对应宋教仁案,也被删除。

一些比喻和民主政治的名词,比如“官员成了被蹂躏的妓女”、“大总统”、“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词都被删去。

此外改版片尾还用字幕的形式,带出了我党。

这样的操作,大家已经很熟悉了。

▲《驴得水》

传说中还有60集的港版和68集的台版,由于没有看过,不做对比评论了。

到目前为止,集数最多也最完整的是68集的海外版(优酷可看)。

《走向共和》被认为是张黎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却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个遗憾。

他自己曾表示:

“就算是《走向共和》解禁了,我也不会同意它重播。”

原因也很简单,该讨论的如今也不需要讨论了。

而《走向共和》带有张黎早期的锐气和理想主义的批判,已经与现在不相符合。

当然最大的争议,还是关于历史人物形象的颠覆,按照现在话说就是“洗白”。

首先便是,晚清三大重要人物,慈禧、李鸿章、袁世凯。

但是在讨论争议之前,得摆明态度,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的真相,也不存在唯一的历史。

更何况影视作品存在艺术创作,要抬杠的请起身离开,不送。

首先是留下千古骂名的慈禧。

很多人对于她,最重要的认识来自于两个历史事件: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

在《走向共和》中,能够清晰地看出,慈禧处在晚清权力的最高处。

按身份的定义,她首先应该是一个政治家。

她的权力来源于两次政变。

一次在咸丰死后与八大臣争权,冒死发动了辛酉政变。

目的是为了自己儿子安生坐上皇帝之位。

可惜亲儿子同治帝不争气,死于花柳病。

然后光绪皇帝年幼继位,为了巩固权力,于是发动了“甲申易枢”。

由此推断,慈禧的政治才能绝对是合格、乃至优秀的。

不然,激进变法的洋务派,早在保守派的打压下退出历史舞台了。

在慈禧身上有两种旧的代表。

一是旧的思想,比如,办好太后的生日能在国内外有面子。

有了面子国人服从管治,外国人也瞧得起中国。

这种面子的奇葩逻辑,其实很符合当时的主流价值观。

更何况慈禧还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

这种两面性,历史上实际上就有不少。

举个例子,国人引以为自豪的郑和下西洋。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宣言明威,拓展天朝朝贡体系。

但由于出行前带走大量货币,加之海外贸易额不多,还引发了明朝的财政危机。

还有一个,慈禧是旧权力集团的代表。

因为自己的权力并不合礼法,何况她的身份特殊。

她在宫斗深似海的清廷必须随时保持警惕。

在《走向共和》中,很仔细地呈现出了慈溪和光绪之间的微妙关系。

慈禧作为统治者,她当然是想让国家变好的。

特别是在戊戌变法之初,慈溪很明显想要还政于光绪。

即使触动了一些原利益圈的人,慈禧依然没有表态。

可是当她听见,维新派准备暗杀自己时,这个性质一下就严重了。

戊戌变法历史书中有很详细的讲述了。

不过《走向共和》将这一事件多方面地呈现了。

一方面体现了维新派政变的操作过于理想,且天真幼稚。

另一方面还体现了,袁世凯作为一个官场老油条的站队嗅觉。

有人说在《走向共和》里,袁世凯从一个毫无争议的反派,变成了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枭雄”。

说真的这种感觉确实有,但也只是这个人物的一面。

倒行逆施和权术算计在交织中树立了这个人物。

袁世凯是从封建政治权力的游戏中一步步走出来的。

对于生存和权力的渴望,是显而易见的。

在戊戌政变中他险些丧命,以至于扑倒在沈玉英怀里痛哭。

这对于袁世凯来说就是一次最危险的警醒。

到了后来,他两面兼施,坐上了总统的位置。

他的目的也是为了夺权和生存。

总的来说,他是时代变革下,一个复杂多面的政治军事家。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史》是这样评价他的:

虽然袁有个人野心,也热望贯彻他自己在中国政体应该如何组织这个问题上所持的观点,但他还不是极端利己主义者,不要求别人屈从和谄媚。他冷酷无情,为了政治目的杀人如草菅。而他个人的种种工作联系却是亲切、随和的。

再来说说李鸿章。

历史书上,他最多的举动有俩,一是搞洋务,二是签合约。

《走向共和》同样是从人物身份解释人物行为。

首先是在复杂局面下的政治斗争。

李鸿章和翁同龢之前的较量,官场风云众生相一览无余。

为了北洋舰队,李鸿章从户部要银子,上要讨好慈溪修颐和园,下要送钱打点关系。

缺钱只能卖官筹钱,结果被翁同龢抓住闲话当面指责。

而翁同龢为了派系之争,扳到李鸿章,不顾中日实力,主张甲午开战,最终导致战败,洋务运动也随之失败。

虽然有人觉得此段中,是有故意抬李贬翁的嫌疑。

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一个历史事件的背后,是有多重复杂的原因。

相信每个人在看完《走进共和》时,对于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会抱有一种复杂的心情。

一是对于中国屈辱历史感到痛心和愤怒。

二是能够感受到李鸿章的无奈和心酸。

那句:“天下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

便是身为权力的执行者,内心真实的写照。

梁启超在签订《辛丑条约》前,告诉李鸿章:你完全可以另找出路,全身而退。

可李鸿章还是选择了去谈判,然后对梁启超说?:“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突然想到相传李鸿章临终诗后两句: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他因为官职,服务于清政府,但同时作为中国人,也为国家利益同外国人博弈。

在风雨飘零的时代,他最终还是不能扭转败局。

李鸿章那一代人的局限性,主要还是处于封建社会的体制中。

而现在的人,跳脱历史的背景,为了政治正确便随口骂一句:卖国贼!

试想自己也回到那时,也并非能做到更好。

《走向共和》确立的就是“找出路”这一贯穿近代史的根本主题。

在这个主题下,将近代的大事件相连,刻画了近个人物形象。

而在演员精湛的演绎下,形成了如“三国演义”般的近代群像。

故事主线寻找共和之路,其实也正是历史的发展之路。

时代的局限性,往往会禁锢那时人的思维和行动。

正因为这样,那些为国家危难,而选择勇敢迈出第一步的人,就显得尤为可贵和值得尊敬。

由此看来,历史不仅是纪录资料,更不单是评判对错,而是一种方法论。

这也正是《走向共和》的可贵之处。

虽然剧集的历史情节有艺术加工,但它所呈现的本质还是一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制度、一个观念从提出到普及,再到深入人心,要经历几代人的弯路,乃至流血牺牲。

对与错,最终是历史给下的答案,而不是人。

所以说,无论赞美和批判、抹黑和洗白,

历史滚滚向前,还是会悄无声息地带走一切。

理想主义者还在前赴后继。

而白发渔樵江渚上,依旧惯看秋月春风。

近期热点

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穷人逆袭靠努力?为什么骗自己?

豆瓣9.5,这片戳中了2亿中国人的痛点

票房毒药曾性侵少男,但他也曾是个天使

豆瓣9.4,那个杀人如麻的女变态又回来了

最惊悚连环杀人案,悬疑片NO.1我只服它

郑爽又接毁三观烂戏,赵宝刚你可以退休了

映前紧急删减5分钟!禁片专业户新作差点又上黑名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nxpqyzz/8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