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晋城分院,位于泽州北路号(红星美凯龙北),总投资4亿多元,建筑面积5万余平米。设计床位余张,是和医院合作开办的中医特色的大专科、医院。
冯五金,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主任医师,山西中医药研究院原副院长,博硕士生导师,山西省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西省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冯五金名医工作室的指导老师。从事中医科研及临床教学30余年,积极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科研、诊疗新思路。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性肠病、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更为突出。历年共完成科研项目8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研发院内制剂:珍珠蛇草胶囊、榆白散、祛湿止泻颗粒等。学会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山西省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HP感染、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腹泻、便秘、胃癌、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内科杂病。
很多人觉得脾胃病离自己很遥远,因为从来没有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脾”有问题。其实,许多中医病名,呕吐、泄泻等,虽然可能不带有“脾”或“胃”字,但发病机理大部分都跟脾胃有密切关系。脾胃牵扯疾病众多,脾胃功能有问题者在人群中也比例甚高。一、脾的常见证型和对应方剂
首先我们来讲一讲脾的问题。我们还是从中医的基本分类入手,把脾的问题从虚和实两个方面来讲。
1、脾的第一类虚证:脾阳虚
脾阳虚都有哪些表现?
首先面色是萎黄的,中间胃脘这一块容易觉得冷,经常会口吐清水,食欲不振,腹胀(尤其是饭后变得更加厉害),喜欢喝热水,大便溏泄,四肢经常不温,气短,少气,懒言(懒得说话)。
舌头伸出来,看颜色比较淡,苔也比较白。
脾阳虚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大部分都是因为长期食用生冷、寒凉、肥腻这一类阻碍脾运化的食物或者药物,久而久之,造成了脾阳损伤。
比如说很多人经常喜欢喝冰镇饮料,便秘的时候喜欢喝一些番泻叶泡茶,上火了之后喜欢吃三黄片。这一类行为,时间长了之后,肯定会对脾阳有损害。
推荐方剂或成药
针对脾阳虚,我们中成药里对证的,就是理中丸(不是附子理中丸。因为附子理中比理中丸的温阳效果会要更强些)。一般情况下,单纯脾阳虚,我们吃理中丸就可以了,它就是人参、干姜、甘草三味药。
2、脾的第二类虚证:中气不足
中气不足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除了跟脾阳虚有共同特点,比如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四肢乏力,肠鸣腹泻等,更多的还表现在脏器的下垂,比如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这一类问题,都是中气不足的典型表现。
中气不足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中气不足,其实大部分都是因为先天气虚体弱,加上后天长期的劳累过度。以及大病初愈的一些患者,对气的损伤比较大,也容易出现中气不足。
推荐方剂或成药
在我们中医的成药里边,最常见对证的就是补中益气丸。
3、脾的第一类实证:寒湿
实证的寒湿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首先是嘴巴黏腻,胃比较闷,胃口不好,重点是体现在头和身感到沉重。大便的时候,经常是以稀溏和泄泻为主。舌苔是白腻状态。这样的情况,大部分都是脾胃有寒湿,也就是寒湿困脾。
脾胃寒湿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般情况下,居住环境过于潮湿,经常淋雨涉水,过食生冷,平时又喜欢纯素饮食的人群,更容易产生寒湿困脾的状态。
推荐方剂或成药
那么寒湿困脾所对应的中医方剂呢?是胃苓汤。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百度一下,我记得应该是有成药,但是现在可能比较难买到。
胃苓汤,又称胃苓散,有安胃利水止泻,祛湿和胃的作用。由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泽泻、猪苓、赤茯苓、白术、肉桂按一定剂量熬制而成。
4、脾的第二类实证:湿热
脾湿热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湿热跟寒湿有共同点,比如都有胃部的胀、闷,不思饮食,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不同点是什么呢?有湿热的病人,经常会口苦口渴,身体也是以困重为主的,小便黄,大便也是溏的。有时候眼睛还会发黄,皮肤发痒。舌苔黄腻。
推荐方剂或成药
针对脾胃湿热的方剂,比较典型的有五苓散、茵陈蒿汤,凡是清热利湿的都可以,相对应的成药也是能买到。但你平时如果有湿热的话,建议最好还是去具体辨证一下,不要自己乱用药。
也有时候脾胃湿热跟肝胆湿热是一起的,所以可能会使用小柴胡这一类的成药,或是半夏泻心汤。在寒热错杂,自己辨识不清楚的情况下,应该先去咨询一下医生。
5、脾的兼证
什么叫兼证?就是脾可能跟其他脏器同时存在不和,或者是虚损状态。
最为典型的,就是我们可能经常听到,中医看病的时候讲的脾肾阳虚。脾肾阳虚的典型表现,除了有脾阳虚的症状之外,还会兼杂肾阳虚的表现,比如说腰膝酸冷、五更泻。
什么是五更泻?就是在凌晨四五点钟,突然肚子绞痛,马上就要上厕所。
五更泻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偏于脾肾阳虚,所对应的典型方剂就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丸。
另外一类的常见兼证,就是心脾两虚,这也是很常见的。
心脾两虚除了有脾气虚,或脾阳虚的症状之外,会兼有心气虚的症状,比如心慌,心悸,面色无华(面部没有血色)。最典型的表现还是体现在心悸、心慌和失眠上,其中,失眠是最常见的。
所以针对这类病人,我们临床上典型的对应方剂就是归脾丸,或是人参归脾丸。
二、胃的常见证型和对应方剂
下面我们要讲的是胃。胃也是通过实证和虚证两类来分开讲。
1、胃的第一类实证:胃寒
胃寒主要表现有怎样的症状?
胃脘部是以冷痛为主,轻度的是绵绵的痛,重度就是绞痛。如果遇到冷风,或者其他凉的东西就会加剧。如果喝点热水,或者用热水袋捂一捂,症状就会减轻。
而胃寒病因,跟脾阳虚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是由于脾胃的阳气不足,然后过食生冷而造成的。一般发病比较急骤。
推荐方剂或成药
我们中医里,典型对应的中成药叫做良附丸,成分是高良姜和制香附两味药。对于急性的胃部绞痛,或是由于受凉而引起的胃痛,这个药的收效是很快的。此外,如果是急性的胃痛,吃一些附子理中丸也是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
2、胃的第二类实证:胃热
胃热跟胃寒刚好是恰恰相反。
胃热的感觉就是灼痛,痛的同时会觉得胃里有一种灼烧感,同时会伴有反酸、吐酸水,喜欢喝冷的东西,容易饥饿,口臭,牙龈肿痛,牙龈出血。舌苔很红,舌苔上经常是干干的,缺乏津液。这一类都是偏于胃热,或者说是胃阴亏虚了。
胃热的病因,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的喝酒和吃辛辣,灼伤了胃阴。很多时候还会跟情志不畅,肝郁化火,胆胃不和这一类病因有关系。
推荐方剂或成药
针对胃热,典型的方剂就是清胃散,里面的主要成分就是石膏。石膏和黄连,应该是清胃热里边最典型的两个药。
3、胃的虚证:胃阴虚
胃阴虚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呢?
首先是口干、舌燥、唇燥。有时候是自己觉得很饥饿,但就是吃不下东西。这个听上去很矛盾,但其实是存在的,就是你觉得肚子里饿慌慌的,但是让你吃,你又吃不下。
平时容易干呕,大便干燥。舌红,经常是没有舌苔。摸脉一般都是很细,然后跳得很快,这个脉叫“细数脉”。
胃阴亏虚,大部分还是因为火热灼伤而造成的。跟我们刚才说到的胃热的病理基础是差不多的,也是因为你平时饮食不当,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吃太多而造成的。
推荐方剂或成药
针对胃阴亏虚,典型方剂就是益胃汤,它是由沙参、麦冬这一类的滋阴清热、养胃为主的中药组成的。
三、家有儿女必读:孩子脾胃如何养?
要特别提一下,小孩子脾胃养护的问题。现在有这样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家长非常怕孩子营养不够,而使劲给孩子吃各种东西。
其实,人体获得好的营养的先决条件,是要让脾胃有能力把你吃下去的东西消化和输布掉。如果你脾胃本身没有那么强大的功能去运化,那吃再好的东西,都是白吃。这一点,我在门诊已经不止一次给很多爸爸妈妈说过了。
因为基本上每个小孩生下来后,不管先天足不足,他在成长期间,脾胃都是非常弱的——即使他表面上看起来胃口很好。很多孩子的情况属于胃强脾弱。
什么叫胃强脾弱?就是饮食、胃口都很正常,但就是吃不胖。这种情况就是,胃的消化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胃消化完了,精微物质的输布有问题。现在很多孩子都有这个问题。
当然了,大部分孩子的问题,还是在于脾胃同时弱,就是食欲非常差,便秘和泄泻交替出现。
所以我们对于小孩的脾胃养护,强调一定是要管住孩子的嘴巴,不要刻意去给孩子加乱七八糟的营养。因为一般情况下,现在孩子的营养都是够的。如果你要养胃,重点就是要管住嘴巴。
管住嘴巴,不是单纯地说,我们需要忌口。忌口,其实是很偏的一个概念。有的人说要“忌口”,意思是不吃某类食物。而我们所谓的管住嘴巴,意思是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一定不能饥一顿饱一顿,不能暴饮暴食。
而且吃东西要荤素搭配。一定是要这样合理地去饮食。水果蔬菜也是要吃,但都不能贪多。刺激性食物应该少吃,包括海鲜,油炸食品等,而应该多吃一些软和、易消化的东西。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切记胃病是靠养不靠治。很多人有这样错误的观念,比如说有长期的胃病一直拖着,不肯去治,自己饮食也不注意。总会想等到有空时,找医生给治一下就好了。这其实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观念。
因为在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没得到纠正的情况下,你找哪个医生看,都是没用的。你必须先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和饮食习惯先纠正,然后再让医生来帮助你纠正躯体上的问题。
很多人这边吃药,那边也吃药,可同时呢,嘴巴还在吃一些乱七八糟的食物,比如辣的啊、海鲜啊,同时也喝酒,根本就不注意克制,那药其实都是白吃的。
四、养护脾胃,家中常备这些中成药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对于脾胃疾病的防治,可用的措施也是很多的。以下列举一些常用的中成药。
如果你吃多了,饮食积滞,所对应的药物就是保和丸。
如果你情绪不畅、肝气郁结造成了胃不舒服,你就可以吃柴胡疏肝散,甚至可以吃小柴胡冲剂,还有逍遥丸,以上三种都可以。
如果你出现了胃胀,胃部满闷,就可以吃香砂养胃丸或香砂六君子丸。
如果你是气短懒言,大便溏泄,经常还会有痰和咳嗽,可以吃的典型方剂就是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颗粒。
如果经常头晕、头发沉,甚至有胃下垂、脏器下垂的,你就去吃补中益气丸。
急性的胃肠道绞痛,刚才我们说的,以寒为主的,就要去吃良附丸,或者是附子理中丸。
急性的胃肠道不适,以腹胀、恶心、呕吐、泄泻为主的,那所对应的方子一般是藿香正气水,或者是藿香正气散。
如果你有胃热,大便秘结,口干,平时喝酒又很多,胃肠道湿热比较重的,所对应的方子一般是龙胆泻肝丸、牛黄解毒丸。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中成药只作为对症处理的选择,中医0基础人士及病情急重者切勿随意试药,及时就医方为良策。
周日出诊专家名单个人简历冯五金: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主任医师,山西中医药研究院原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山西省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西省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冯五金名医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历年共完成科研项目8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研发院内制剂:珍珠蛇草胶囊、榆白散、祛湿止泻颗粒等。学会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山西省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HP感染、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腹泻、便秘、胃癌、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内科杂病。
个人简历南晓红,临床医学硕士: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全国名中医医院肿瘤泰斗王晞星教授(原医院院长)”,任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擅长诊治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等疑难杂症。(每周六、日坐诊)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长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复发和转移;中西医结合防治癌前疾病。擅长诊治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口腔黏膜白斑、交界痣、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结直肠的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胃肠道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返流病)
个人简历高峰,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研修班结业,从事中西医肾病专业,山西省中西医结合肾病委员会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腹膜透析及肾活检技术在省内负有盛名,对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治疗有独特经验。
治疗男科(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
个人简历靳桂春: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老年病学会消化分会委员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长擅长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性肠病、脂肪肝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善用“调肝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化痰祛浊法论治脂肪肝,疗效显著。
个人简历赵红艳,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年名医。年入选山西省卫计委“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骨干精英人才;任中国促进会妇产与妇幼保健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生殖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生殖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理事,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近20年。能够熟练主刀妇科各类手术,精于宫腹腔镜手术及阴式微创手术;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妇科肿瘤、盆腔炎及先兆流产等病症。主持及参与自然基金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妇科肿瘤、盆腔炎及先兆流产等病症。
???了解更多专家出诊信息扫描下方转载请注明:http://www.finetasty.net/mxpqyzz/7623.html